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7月政治局会议解读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深度解读2025年7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强调稳就业和底线思维,预计财政政策适时加力,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并重点推动新兴产业培育与内卷治理,规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的战略方向,为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趋势提供前瞻性指导。[page::0][page::1][page::2]
速读内容
7月政治局会议核心观点总结 [page::0][page::1]

- 肯定上半年经济韧性,GDP同比增5.3%,强调加强忧患意识与底线思维。
- 稳就业列为首要目标,政策将围绕保障民生和就业展开。
- 财政政策将持续发力,增加政策性金融工具使用,增发国债可能性较低但存在四季度增发可能。
- 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基调,下半年降息降准可能实施,总计降息20-30BP,结构性政策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消费提振。
- 明确破除内卷,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防止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优化营商环境。
对推动消费与产业升级的政策解读 [page::1]
- 服务消费被定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2025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同比增长4.9%,比重达45%。
- 强化民生保障以提升消费能力,如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和育儿补贴政策。
- 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引领的新质生产力,重点培育国际竞争力强的新兴支柱产业,如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
“十五五”规划制定及战略意义 [page::2]

- 四中全会将制定“十五五”规划,迈向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
- 解读“两个变局, 一个飞跃”背景:全球大变局、经济底层逻辑转向新质生产力,及人工智能科技飞跃。
- 规划在新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战略导向,着眼长远,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高质量发展。
资本市场稳定与风险提示 [page::1][page::2]
- 强调防范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隐患,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 资本市场吸引力与包容性增强,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
- 风险包括国内经济复苏及政策落实的不确定性,海外加息与经济衰退风险,地缘政治及贸易形势变数。
深度阅读
报告详尽分析:《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7月政治局会议解读》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7月政治局会议解读》
- 作者与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中国银河宏观团队撰写,主要分析师包括章俊(首席经济学家)、张迪、詹璐、吕雷、赵红蕾、铁伟奥
- 发布时间:2025年7月31日08:02,北京时间
- 报告类型:宏观经济政策解读,聚焦中国2025年7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及其对当前及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 核心主题:解读2025年7月中国政治局会议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政策重点与经济发展战略,强调“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发展理念,特别是下半年政策配合和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及十五五规划的制定,勾画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
- 主要观点:
- 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稳中有进,经济韧性强,但底线风险不可忽视,需要强化忧患意识。
- 下半年宏观政策将持续加力,财政政策着眼积极有效,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仍有降息与结构性政策工具空间。
- 强调破除内卷竞争,推动产能治理,重视服务消费和民生保障,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 地方融资平台继续出清,巩固资本市场回升态势。
- 10月四中全会将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构筑中国从经济底层逻辑转变与科技飞跃背景下的新历史阶段战略。
- 无具体评级与目标价,属于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核心观点总览
本节总结了会议核心思想:
- 经济运行态势肯定: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超预期,体现韧性。
- 忧患意识强化:坚持底线思维,防范深层次风险,尤其是就业和民生问题。
- 政策持续发力:财政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宽松,强调两者协同。
- 深化供给侧改革:反对企业“内卷”,推进产能治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 促进消费升级:服务消费成为新增长点,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
- 培育新兴产业:强调科技创新引领,打造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 资本市场与地方政府债务管控:保持资本市场稳定,推进地方融资平台退出。
- 安排十五五规划:明确“两个变局”“一个飞跃”框架,十八届五年规划的重要战略定位。[page::0-1]
---
2. 正确认识经济形势与坚持底线思维
- 关键论点:会议强调经济态势总体向好,但风险挑战依然存在。当前应守住经济运行“底线”,主要是民生和就业。
- 依据:上半年GDP增速达到5.3%,表现良好,但有效需求不足、低物价运行、供应链“卡脖子”等结构性问题仍存在,影响深远。
- 细节:继续突出“四稳”目标中“稳就业”为首位,未来政策围绕就业目标设计。
- 含义:体现中央既重视积极增长也强调风险管理,防止经济基本面滑坡。[page::0]
---
3. 宏观政策及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强调持续、适时加力,特别是落实更积极财政政策。
- 支付手段:目前财政收支缺口有限,年内再发国债机会不大,优先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和盘活地方专项债限额。
- 潜在变化:若税收和土地收入减压增大,四季度可能增发国债。
- 债券发行:要求提高债券发放效率,地方专项债发放节奏将提速,确保形成实体工作量。
- 货币政策:继续坚持适度宽松,强调货币和财政联动,双重发力确保融资成本下降。
- 降息空间:外部美元进入下行周期,人民币汇率压力缓解,利于货币政策宽松。内因包括三季度经济调整、劳动力市场压力、持续低物价等促使可能1-2次降息(20-30BP)和50BP降准。
- 结构性货币工具:强调“用好”已有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消费、小微企业和外贸。
- 推断:货币政策灵活且有弹性,综合宏观环境制定适度具体应对措施。[page::0]
---
4. 破除内卷、推动产能治理
- 问题点:当前PPI处于33个月的负增长,内卷竞争现象严重。
- 解决方案: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市场竞争秩序,依法治理无序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
- 重点措施:对机械、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开展专项治理,规范招商引资避免重复建设。
- 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刚性保障合理的市场退出机制,避免地方护盘行为。
- 意义:这不仅涉及企业层面,也是治理地方政府行为,推动市场资源合理流动和产业升级。[page::1]
---
5. 服务消费与民生保障
- 促消费政策升级:从单纯促消费到结构性支持服务消费,并视服务消费为新的增长点。
- 数据支持:2025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同比增长4.9%,占比达45%。服务业零售额增速持续领先。
- 消费升级:以旧换新政策助力商品消费,有新政策强调促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 民生政策: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消费提振基础,包括重点群体就业、中低收入提高、育儿补贴。
- 综合目标:通过提升收入、改善预期、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内需结构优化。[page::1]
---
6.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 要点:以科技创新引领新生产力,打造国际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
- 背景: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技术封锁与贸易壁垒凸显核心供应链安全重要性。
- 未来重点: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下阶段资本与政策重点支持领域。
- 意义:旨在把科技创新转化为实体经济新增量,应对国际环境挑战,实现产业升级与全球市场整合。[page::1]
---
7. 地方融资平台出清与资本市场发展
- 风险防范:会议强调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聚焦防范房地产及地方债务风险。
- 地方债:明确“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出清,体现从土地财政到新质生产力转变。
- 资本市场:强调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与包容性,鼓励资金持续流入,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
- 分析:这是中央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体系,确保整体金融稳健运行。[page::1]
---
8. 十五五规划建议制定背景与意义
- 会议决定:10月四中全会将发布十五五规划建议,赋予该规划关键历史使命。
- 十五五规划定位:不仅是十四五的延续,更是新发展理念与格局下的战略安排。
- 历史背景:研判“两大变局”(全球百年未有大变局、中国经济底层切换)和“一次飞跃”(人工智能科技突破)。
- 战略目标:夯实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实现蓝图绘到底。
-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策落实不到位、海外加息及衰退、地缘政治与贸易风险等。
- 意义:彰显规划的战略前瞻性,强调科学研判和风险管控,落实跨周期调节。[page::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该报告页虽包含多张图片与团队照片,主要为品牌与团队介绍,无财务数据表或详细图表。前两张图为品牌水印和政治局会议背景素材,增强视觉辨识度,未直接涉及数据分析解读。
图3页展示中国银河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成员照片及职务,突显团队专业背景和权威性,提升报告可信度。
评级体系图表(页4)详细定义“推荐”、“中性”、“回避”等评级标准,分别对应A股、新三板、港股不同市场基准,明确了评级的量化区间。
由于无直接经济数据图表,核心分析依赖于文本内容,体现专业研判与政策解读维度。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为宏观政策解读性质,无针对具体企业、行业的估值内容与目标价格设定,不涉及DCF、PE等估值方法。其重点在政策解读、经济形势分析及未来趋势研判,旨在提供宏观层面的战略判断与风险提示。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在末尾明确列示多项风险:
- 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或结构调整阻力大。
- 政策落实不到位:财政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或执行力度不足。
- 海外加息及经济衰退:境外经济环境恶化导致外需减少、资本外流等风险。
- 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国际局势复杂影响贸易、投资环境。
- 贸易形势突变风险:中美及全球贸易摩擦意外加剧。
报告未详细给出缓解策略,但从整体逻辑看,强调底线思维和稳就业政策体现一种风险前瞻与防控态度。[page::2]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逻辑严谨,基于政治局会议官方精神,传递政策信号和战略方向,客观呈现复杂经济形势及对应的政策应对。
- 细微差别在于政策“适时加力”的界定空间较大,例如财政是否需要年内增发国债依赖后续税收和土地收入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 关于货币政策,报告预判降息降准尚有空间,但强调“相机抉择”,实际执行中可能受经济数据和外部环境影响波动。
- “破除内卷”与产能治理目标清晰,但政策有效性需持续观察,部分地方政府执行难度较大。
- 十五五规划部分提及的“三大变局”与“一次飞跃”,作为全局战略判断,内涵较丰厚,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执行细节和政策配套仍待明晰。
- 风险提示全面,但风险评估多为宏观方向,缺乏具体概率或量化影响分析。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深刻解读了2025年7月政治局会议的精神实质,强调“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在经济上确认了上半年5.3%的优异表现,但警惕有效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和结构性难题,体现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局面。政策方面,财政与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财政政策注重财政工具多元化和投放效率,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和结构引导,并有望进一步降息降准以助推经济稳增长。
破除市场“内卷”与推进产能治理作为优化供给侧结构政策的重点,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治理能力,有助于遏制低效竞争和过剩产能。消费政策深化,重点扶持服务消费,配合民生改善,形成内需升级内生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是落实创新驱动和应对外部挑战之需。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和房地产风险管理明确,资本市场复苏有望得到巩固和强化。
特别是10月四中全会决定制定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十五五”规划建议,面对全球复杂环境与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征程,为中国未来五年社会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报告明确提出多种风险因素警示,体现高度的风险意识与防范准备。
总体而言,报告以扎实的政策解读、深入的经济形势研判和战略规划讲述,传递稳中求进和战略机遇转化的核心信号,是投资者和政策研究人员理解2025年后周期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向的重要参考。 [page::0-2]
---
附录:评级体系说明(摘要)
- 行业评级划分为推荐、中性、回避,基于相对基准指数涨跌幅区间
- 公司评级有推荐、谨慎推荐、中性、回避四档,标准具体量化指标详述于报告中。
该体系确保对行业和公司评级的量化标准明确,便于投资决策配合宏观经济策略。[page::4]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