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pay: AI skills reward more job benefits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研究基于约一千万条2018至2024年美国在线招聘数据,分析AI技能职位提供的非货币福利状况。结果显示,AI职位显著更可能提供育儿假、远程工作、职场文化等福利,且这些福利与较高薪资形成复合溢价,尤其在AI需求高峰期更为明显,表明企业通过薪酬与福利共同竞争AI人才,非货币激励已成为重要招聘手段 [page::0][page::14][page::24][page::25][page::21][page::23]
速读内容
AI职位需求持续增长与分行业表现 [page::14]

- 2018年至2024年间,美国AI相关职位比例总体上升,2024年初加速增长。
- 行业平均AI需求同样上涨,显示多行业广泛增长趋势。
AI角色更常提供特定非货币福利,福利差距随时间扩大 [page::15]

- AI职位在育儿假、远程工作、职场文化福利上明显高于非AI职位。
- 传统福利如带薪休假在非AI职位中更常见。
- 育儿假与职场文化的福利差距自2020年起呈扩大趋势。
量化模型验证AI职位更可能提供育儿假等福利 [page::16][page::17][page::18]
- 通过分层逻辑回归分析,调整行业、学历、经验和薪资后,AI职位提供育儿假可能性增加49%。
- 远程工作和职场文化福利也显著高于非AI职位。
- 证实福利并非单纯由职位层级或薪酬决定,而是针对AI人才的策略性提供。
非货币福利与高薪并行,形成复合吸引力 [page::19][page::20][page::21]


- AI福利职位帖薪资披露率显著提升,2024年超过60%。
- AI职位中提供育儿假、职场文化、健康福利的职位薪资分别比无此福利职位高12%-20%。
- 福利并非薪酬替代,而是附加补偿,增强职位吸引力。
AI需求越旺盛,AI职位的福利优势越明显 [page::22][page::23]

- 以岗位-年份为单位的聚合分析表明,AI职位需求越高,育儿假、职场文化、健康福利的提供率优势越大。
- 这些关联在控制岗位总数和薪酬后仍保持显著,表明福利提供为需求驱动。
研究启示与结论 [page::24][page::25]
- 企业招聘AI人才超越薪水竞争,更多依赖远程办公、包容文化、育儿假等软性福利。
- 福利差异反映新一代员工对灵活性与生活质量的诉求。
- 政策制定者应关注不同岗位间福利不均的问题,鼓励公平和标准化。
- 企业需构建强大的雇主品牌,匹配技术变革下人才市场的新需求。
深度阅读
Beyond pay: AI skills reward more job benefits——详尽分析报告解构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Beyond pay: AI skills reward more job benefits
作者: Fabian Stephany, Alejandra Mira, Matthew Bone
发布机构与合作单位:
-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
- Burning Glass Institute(美国)
- Institute for New Economic Thinking, Oxford Martin School
- Bruegel, 布鲁塞尔(比利时)
发布日期: 2025年7月
研究主题: 美国劳动力市场中对人工智能(AI)技能相关岗位非货币性福利的研究,聚焦AI岗位所提供的工作额外福利和薪资回报的关系。
报告核心论点:
本研究基于2018至2024年间近千万条美国在线招聘数据,识别包含至少一项AI技能的岗位,重点分析这些岗位非货币性福利(如学费补助、带薪休假、健康与福祉福利、育婴假、职场文化及远程办公选项)的提供情况。结果显示AI相关岗位显著更倾向于提供这些福利,且这些福利并非薪酬的替代,而多为薪资溢价的附加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需求职业与年份中,显示出企业在人才争夺战中利用福利与薪资形成“复合溢价”策略。报告挑战了“AI替代就业”的固有认知,强调企业通过多维激励机制抢夺稀缺AI人才的现实。[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与研究问题定位(第0~2页)
- 关键论点:
技术快速发展,加之新一代员工对工作灵活性、文化氛围、健康福祉有更高期待,催生了对AI人才的激烈竞争。既往研究确认AI岗薪酬溢价巨大,但本研究聚焦非货币福利是否随薪酬一起提高,以及这些福利是否响应AI人才需求热度。
- 推理依据:
分析包含技能、岗位特征及明确福利标注的970万条招聘数据,采用对比AI vs 非AI岗位福利出现频率及薪酬水平,探查福利-薪酬关联。
- 数据点说明:
AI岗位提供带薪育婴假可能性较非AI岗位高一倍,远程工作选项近三倍高。薪资高的AI岗通常捆绑多样福利,且父母假和健康福利相关岗位薪资溢价达12%-20%。[page::0,1,2]
---
2.2 研究背景(第3~8页)
2.2.1 AI人才需求持续攀升
- 论点阐述:
1997年“人才争夺战”延续至今,新冠疫情强化数字转型,智能生成式AI推动AI岗位需求爆炸,职位对AI综合技能(含技术及领导力、问题解决)需求远超供应。
- 重要数据与趋势:
2023年ChatGPT释出后,生成式AI需求岗位激增逾1%。40%工人未来需再培训以适应AI。(Tulchinsky,2024)
- 逻辑推演:
技能供给滞后导致市场持续紧张,促使企业付出溢价吸引人才。数据支持AI岗位普遍薪酬高于非AI岗位。 [page::3]
2.2.2 非货币福利作为员工价值主张(Employee Value Proposition,EVP)
- 核心观点:
除薪资之外,员工价值主张涵盖福利、发展机会、领导支持及工作意义。强大福利包显著提升员工满意度并影响招聘及留存。
- 重点数据:
全球调研显示,76%员工满意度与“丰富奖励”(薪资加福利)相关。[page::4]
- 理论引入信号理论:福利信息是招聘信号,有助于候选人正确评估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实现自我选拔,提升匹配度与吸引力。[page::5]
2.2.3 关注六大非货币福利类别
- 健康与福祉、育婴假、学费援助、带薪休假、职场文化、远程办公
- 选择基于理论相关性和实务数据可靠性,排除托儿、职业发展等数据噪声大类福利。
- 反映现代人才特别是年轻一代对灵活性、福祉、成长机会的重视。[page::6]
2.2.4 新一代员工与福利变迁
- 新员工(尤其Z世代)偏好灵活、支持工作生活平衡及包容文化,强调幸福感和培训发展。
- 疫情后远程办公成为强烈诉求,企业福利多样化且增加心理健康、健身等低成本项目。
- SHRM 2024年调查排序:健康福利最重要,其次退休、请假、灵活工作与职业发展。[page::6-7,8]
---
2.3 数据与方法(第9~13页)
- 核心数据: Lightcast在线招聘数据库,2018-2024年约1000万条美国招聘信息,含职位、技能、教育要求、薪酬信息(近四成岗位包含)等。
- AI岗位识别:基于技能而非公司行业划分。只要岗位涵盖至少一项AI相关技能,即被归类为AI岗位,使用Lightcast的AI/ML技能标签(共157项)。
- 非货币福利识别:关键词检索法,经过多轮随机抽样验证与排除误判,最终精准度超过95%,并与语言模型对比验证一致。
- 统计分析策略:
- 描述性统计AI与非AI岗位福利比例差异及其时间变化。
- 逻辑回归分析控制行业、教育、经验、薪资,探索AI身份对福利提供的影响。
- 综观产业-年份数据,分析AI岗位比例与福利差异间的结构化关联。[page::9-13]
---
3. 主要结果分析(第14~23页)
3.1 AI岗位需求上升且福利更优(图表详解)
- Figure 1:2018-2024年美国在线职位中AI岗位占比整体上升,2020年后加速,2023年行业调整导致暂降,但2024年初反弹强劲,反映AI岗位普遍增长趋势。
- Figure 2a & 2b:AI岗位更可能标明远程工作、职场文化和育婴假,相较非AI岗位优势明显,过去多年该差距持续扩大;而带薪休假非AI岗位提供比例稍高。[page::14-15]
3.2 AI岗位提供福利的概率显著更高
- 运用分层逻辑回归(控制行业、学历、经验、薪资),以育婴假为例,AI岗位提供育婴假的优势约为非AI岗位49%的几率提升,且该关系在控制即便薪资后依然显著(见表1)。
- 其他福利如远程工作、职场文化同样表现显著。学费补助、带薪休假效应较弱或不显著。
- Figure 3总结六类福利的AI岗位Log-odds系数,均在加控条件后减弱但维持正向统计显著,验证H1。
- 福利通常非孤立出现,多福利捆绑较少见(见附录Figure A2)。薪资与远程、职场文化关联度最高。 [page::16-18]
3.3 福利非薪资替代而是互补
- Figure 4显示自2018年以来,整体招聘薪资公开度提升,AI职位附福利出现薪资公开的比例尤其快速跃升;2024年带育婴假福利的AI岗位薪资公开度达到60%,明显高于无此福利者40%。
- Figure 5体现带福利AI岗薪资显著更优,尤其是育婴假、职场文化及健康福利类福利的岗位,比无福利同类岗位薪资溢价12%~20%。
- 这一“复合溢价”模式表明福利是强化岗位吸引力的重要策略,而非以福利换薪资。部分传统福利如带薪休假、学费援助与薪资相关性弱或逆向。[page::19-21]
3.4 AI需求强烈区福利供应显著提高
- 使用职业-年份面板数据,定义“福利差距”(AI与非AI岗位福利提供比例差),通过回归分析探讨AI岗位数量(需求强度)与福利差距关系。
- Figure 6展示福利差距与AI岗位数量、整体福利率及薪资中位数高度正相关。
- 表2进一步实证,AI岗位数的增长在健康与福祉、育婴假及职场文化福利差距中贡献显著,控制整体岗位数量、整体福利供给及薪资等因素后效果依然显著,证实竞争驱动福利策略的需求响应特征。
- 这强化了H3,即高需求市场中企业通过增强福利配置争夺AI人才。[page::22-23]
---
4. 讨论(第24~25页)
- 总结观点:
企业在AI人才市场的竞争不止依赖薪资优势,越来越注重提供远程工作、职场文化和育婴假等福利,满足新一代员工对灵活性和幸福感的需求。
- 不均衡: 传统福利如带薪休假、学费补助无明显溢价甚至表现平平,显示企业福利策略分层,将生活方式型福利作为抢手岗位差异化的关键手段。
- 策略意义: 福利与薪资并行,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复合薪酬包”,有利于招聘和保留顶尖AI人才。
- 政策建议: 鼓励福利标准化减少职业间差距,促使企业品牌建设与员工价值诉求相匹配。
- 总而言之,本研究深化了AI劳动市场“人才争夺战”的维度认知,提出福利是未来人才管理战略不可或缺的辅助支柱。 [page::24-25]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 AI岗位比例时间趋势(第14页)
- 描述: 展示2018-2024年美国在线招聘中AI岗位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实线为总体比例,虚线为行业平均。
- 解读: 2020-2021年爆发式增长,2022-23年受科技行业裁员影响导致下滑,2024年初再度回升。行业间普遍增长,表明AI岗位需求广泛且持续。
- 与文本关联: 支撑报告中AI技能需求持续攀升背景,强化后续福利时代响应的重要性。[page::14]
图2. 福利提供比例与差异趋势(第15页)
- 左图描述: AI与非AI岗位在六类福利的招聘广告中出现比例直观对比。
- 左图解读: 远程办公、职场文化及育婴假明显在AI岗位中更普遍,带薪休假稍高于非AI岗位。
- 右图描述及解读: 差异线随时间增长,远程及职场文化差异最大且持续扩大,付薪假呈负差异。
- 联系文本: 说明部分福利被AI岗位刻意强化,反映需求驱动。
- 局限讨论: 招聘广告非聘用保证,可能存在企业夸大福利行文现象。


表1. 育婴假提供逻辑回归(第17页)
- 结构解释: 三个模型增加控制变量顺次引入,模型1简单包含行业年份,模型2增教育与工作经验,模型3再加薪资。
- 关键系数: AI岗位对育婴假提供的log-odds在模型3仍达到0.401(p<0.01),对应约49%几率提升,有意义且稳健。
- 解释价值: 表明AI岗位福利策略独立于就业级别或薪资,显示其福利竞争力。
- 数据详实,样本均衡(50% AI岗位),增强结果代表性。[page::17]
图3. AI岗位福利提供回归系数汇总(第18页)
- 重点分析: 远程办公、职场文化和育婴假系数始终显著正向,学费援助与带薪休假接近零或负。

图4. 招聘广告中薪资透明度(第20页)
- 解读: 薪资透明度整体提升,AI岗位中附带福利广告的薪资公开率更高,尤其自2022年后分化显著。

图5. AI/非AI岗位福利广告中的薪资水平(第21页)
- 具体数值解读: 2024年育婴假福利岗AI薪资约14万美元,比无该福利高12%;职场文化福利薪资溢价达20%;健康福利溢价9%。

图6. 职业-年度层面福利差距与AI岗位需求相关性(第22页)
- 趋势分析: 三者均呈明显正相关,显示AI岗位多、薪资高的情况下,福利相对优势更明显。

---
4. 估值分析
本研究非传统财务估值,而是通过招聘广告薪资和福利之间的关系对人才市场“价值”进行结构化剖析。
- 关键输入假设:福利识别基于精确定义的关键词,AI岗位判定基于技能标签。
- 无传统折现率或多期现金流估值使用。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未直接列出潜在风险清单,但隐含若干风险因素及影响:
- 数据覆盖限制:数据仅覆盖在线职位,不涵盖内部调岗、猎头、合同工招聘模式,可能导致代表性偏差。
- 行业周期性变化:如科技行业裁员对数据波动影响明显,可能干扰福利策略分析。
- 样本偏差:薪资公开仅40%的岗位可能引入公开信息选择偏差。
报告中未明确缓解策略,但多次采用控制变量和敏感性检验来强化结论稳健性。 [page::10-13,15-18,22-23]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设计严密,利用大规模数据及多层控制,具高信效度。
- 可能存在因职业级别、公司规模、地区经济状况等非观察变量影响结果的残留混淆效应,这些未被充分展开。
- 福利关键词提取虽高精准,远程办公因疫情波动带来的定义模糊可能影响结果。
- 报告侧重招聘阶段福利,未探讨实际职场福利兑现与员工满意度,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 结论强调福利与薪资互补,但承认基础福利(带薪休假、学费援助)与薪资可能负相关,暗示福利策略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 报告未讨论疫情等宏观环境突发事件对福利策略的长期影响。
- 图表多聚焦比例与回归系数,缺少实际福利使用率、员工保留率等后续效果评估。
- 一些附录表格(如表A2)未完整清晰呈现,限制深入验证所有结果。
总体而言,报告谨慎客观,充分控制变量,结论可靠,但仍有提升空间,例如结合员工调查、实地访谈验证招聘广告福利信号的真实效应。 [page::18,35]
---
7. 结论性综合
本研究通过对2018-2024年美国近千万条职位招聘数据的详尽分析,创新性探究了AI技能岗位的非货币福利策略与薪资溢价的关系,揭示了当今AI人才市场竞争中多维薪酬包的构成机制。主要发现有:
- AI岗位需求显著上涨,特别是疫情过后生成式AI推动快速增长,市场人才供应紧张造成结构性差异。[page::14]
- AI岗位相比非AI岗位,更倾向于配套提供远程工作、职场文化、育婴假等非货币福利,这些项目自2018年以来差距逐步扩大,[page::15,18]
- 通过多阶段逻辑回归,证实这种福利优势独立于行业、经验、学历和薪资,福利已成为AI岗位核心吸引力组成部分。[page::17-18]
- 福利并非低薪岗位的代替品,而是高薪岗位的补充,形成薪资溢价与非货币福利“复合溢价”结构,具体来看,育婴假岗位薪资溢价12%-20%不等,职场文化与健康福利亦显著拉高薪资水平。[page::20-21]
- 高需求职业和年份,企业明显扩大生活方式相关福利的供给,强化福利作为市场竞争杠杆的地位。[page::22-23]
- 报告理论结合人才价值主张与信号理论,富有创新亦具操作性,贡献于理解AI劳动力市场的动态结构与人才管理策略。
建议策略层面,企业在薪酬设计中,应结合灵活稳定的非货币福利,特别是远程办公、育婴假和包容性职场文化,以应对AI人才争夺的复杂挑战。政策制定者亦需关注福利差异带来的职业公平问题,推动福利标准化进程。
最终,报告鲜明体现了今后职场竞争将远超基本薪资水平,更加注重员工全面福祉及价值认同,AI人才争夺战正展现“薪资+福利”双剑合璧的新格局。
[全篇页码综合]
---
附录精选图表索引(Markdown格式)
-

-

-

---
以上内容基于报告全文严谨解读与数据分析,结合报告本体理论架构进行整合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