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e or automate? The role of sustainable finance literacy and default nudges in sustainable investing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研究基于1790名代表性样本的在线实地实验,比较了三种短时可扩展的可持续金融知识(SFL)教育方式(测验、视频、小册子)与自动化默认选项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教育干预能显著提升可持续金融素养(提高11%-15%),促进可持续投资及股票市场参与,而默认选项则未提升理解且降低了投资自我效能。高水平的SFL能减少对绿色漂绿产品的投资,尽管多数投资者未对披露的漂绿信息做出反应。心理机制分析表明,认知和信念变化是行为改变的重要中介。研究结果对推动ESG政策及金融教育策略设计具有重要启示[page::1][page::2][page::4][page::5][page::6][page::33][page::34][page::35]
速读内容
可持续金融知识(SFL)干预显著提升投资者素养及信心 [page::16][page::17][page::18]

- 三种干预(测验、视频、小册子)均使可持续金融素养提升11%-15个百分点,三者效果差异不显著。
- 匹配学习偏好对知识和行为提升作用有限,仅在部分可持续投资上略有裨益。
- 受教育者更少选择“我不知道”的选项,表明信心水平提升明显。
SFL教育和默认选项均提升可持续投资及股票市场参与 [page::19][page::20][page::21][page::22]
| 干预方式 | 可持续投资提升(百分点) | 股票市场投资提升(百分点) | 统计显著性 |
|----------|---------------------|----------------------|---------|
| 测验 | 6-13 pp | 近6 pp | 显著 |
| 视频 | 6-13 pp | 近6 pp | 显著 |
| 小册子 | 6-13 pp | 无显著提升 | |
| 默认选项 | 类似效果 | 小幅提升 | |
- 短时教育干预和默认自动分配均能促进可持续投资,但小册子对股票市场参与影响不明显。
- 视频和测验形式更有效提升股票市场投资参与度。
- 个人的后期SFL水平强烈正向预测更高的投资参与。
SFL通过心理信念变化驱动投资行为:自我效能和感知影响是关键中介 [page::23][page::24][page::25]

- 视频干预显著降低感知风险,增强可持续投资自我效能,减少对可持续投资的道德负面评价。
- 默认选项未改善认知信念,反而降低股票投资自我效能,并增加对股票市场投资的非道德感知。
- 中介模型显示信念变化解释了SFL提升股票市场投资25%,可持续投资51%的行为变化。
SFL干预未显著减少绿色漂绿产品投资,但高后期SFL水平显著降低此类投资 [page::26][page::27]
- 教育干预自身未显著降低参与者在被质疑漂绿基金(基金C)的投资比例。
- 具有更高后期SFL的投资者显著减少对漂绿基金的配置,表明知识水平是驱动因素而非单纯的教育形式。
- 绿色识别能力总体有限,且默认干预组识别率较低且不确定性增加。
投资者对漂绿信息的反应存在较大行为惰性,63%未调整投资组合 [page::29][page::30]
| 指标 | 修正组 | 非修正组 |
|--------------|----------------|-----------------|
| 后期SFL | 明显更高 | 较低 |
| 智能型/信心 | 更强 | 较弱 |
| 价值观导向 | 更偏向生物圈价值观 | 较弱 |
| 风险态度/耐心等因素 | 较为理性且耐心 | 较为冒险、缺乏耐心 |
- 投资者非修正理由包括未以可持续为决策考虑、质疑漂绿指控的法律效力及避免额外努力。
- 行为惰性体现了信息充分披露仍未必转化为投资调整的现实难题。
- 高素养和高自我效能的投资者更倾向于作出调整,突显知识和信心重要性。
教育与非信息默认干预的政策启示 [page::33][page::34][page::35]
- 简短的SFL教育可在决策关键时刻有效提高投资者素养与行为决策质量。
- 默认干预虽推动可持续投资,但可能降低理解力和自信,抑制批判性参与。
- 建议结合教育与行为学默认元素的混合策略以提升投资者自我判断力和行为成效。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报告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Educate or automate? The role of sustainable finance literacy and default nudges in sustainable investing》
作者:Marcel Seiferta, Stefan Palanb, Florian Spitzera, Erich Kirchlera, Katharina Gangla
发布机构:奥地利维也纳高级研究所(IHS)、格拉茨大学银行与金融系、维也纳大学心理学系等
发布日期:2025年6月13日(首版)
主题:本研究聚焦于可持续金融领域,探讨短时、面向投资决策时点的可持续金融素养教育(Sustainable Finance Literacy,SFL)和行为默认选项(default nudges)两种干预手段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在可持续投资决策和防范“绿色洗涤”(greenwashing)方面的作用。
核心论点及目标:
- 短时的定制SFL教育(通过小测验、视频和手册三种形式)均能显著提升投资者对可持续金融的知识水平,进而促进其更倾向于选择可持续投资产品。
- 默认选项干预虽能直接影响投资行为,但不提升金融素养,甚至降低投资者的自我效能感,对投资理解和行为自主性可能有负面影响。
- 具有更高SFL的个体能更好地避开绿色洗涤的投资产品,体现了该领域素养对防范误导性意图的重要性。
- 教育干预在改善知识和塑造投资信念(风险感知、自我效能感、道德判断等)方面效果显著,且这些信念变化部分中介了投资行为的转变。
- 研究对政策制定和财经咨询提出启示,强调将短时间、针对性强的SFL培训整合入投资决策环节的潜力。[page::0,1,2,4,5]
---
逐节深度解读
1. 引言与问题背景
报告指出,零售投资者面对外界日益提高的要求,不仅要实现财务目标,还应兼顾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因素,这对投资者知识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既有研究证明,SFL是影响可持续投资意愿和行为的关键因素(Filippini et al., 2024a,b),然而传统金融教育通常耗时长、成本高且效果有限。如何设计简短、易推广且在决策时刻有效的SFL教育,以及相比非认知性行为干预(如默认选项)的表现,均是报告欲回答的核心问题。
研究设计了一个在线大样本(N=1790)实验,比较了三种短时SFL教育(互动测验、视频、手册)和一个默认选项干预的效果。[page::2,3]
2. 教育与行为干预形式设计
三种SFL干预均覆盖相同的核心内容,时间均约为三分钟。测验结合即时反馈提升参与互动,视频通过生动讲解和视觉元素增加情感投入,手册为传统文本形式,常见于金融咨询。默认干预则自动将投资预设于最可持续的基金,参与者可调整资金份额,但无任何解释或教育信息。
额外设置了虚拟对照组(无关内容手册)和完全中性对照组(无干预)。所设计的在线实验确保六个组别随机分配,具代表性样本覆盖奥地利成年人口特征,且大多数投资属性均在实验前测量以控制协变量影响。[page::3,7,8]
3. 研究假设与预期
研究主要检验四类假设:
- H1:所有SFL干预均能提升SFL,测验形式提升最大,随之为视频和手册;个性化匹配可能增强效果。
- H2:提升的SFL将促进可持续投资和股市参与,并减少投资绿色洗涤产品,且更高参与度的干预效果更强。
- H3:SFL教育干预能至少匹敌默认干预的投资行为改变效果。
- H4:SFL的影响通过改变投资者的风险认知、自我效能感和道德判断等心理机制实现。
该设计不仅比较了知识型干预与自动干预,也深入探讨了心理机制的中介作用。[page::4]
4. 数据与实验任务
实验中,参与者在接受干预后进行500欧元的真实激励资产分配,选择包括两只公认的可持续基金(其中一只被爆出绿色洗涤指控)、两只非可持续基金及储蓄账户(固定年利率2%)。
行为指标为:
- 股市参与度(4只基金的资金比例)
- 可持续投资份额(在股市基金中分配给可持续基金比例)
- 投资于绿色洗涤基金C的比例
设计还包括之后披露绿色洗涤信息时的资金调整,评估信息揭露后的行为反应。[page::9,10,11]
---
关键数据与图表解读
图表1(投资选项展示,页9)
清晰呈现基金分类及要素(收益、ESG评级、碳排放等),帮助被试熟悉决策环境。该数据布局确保比较公平,且各基金基本特征均保持一致,便于考察投入差异的驱动因素。
表1(投资行为描述性统计,页15)
- 基线时,投资者整体可持续金融素养较低,仅36.48%答对测验题。
- 参与者资金平均约77%投入股市基金,60.2%投入两只可持续基金。分配明显偏向更纯粹的可持续基金D。
- 绿色洗涤基金C获得36.5%的可持续投资份额,显示部分投资者未能识别风险。
- 仅27.9%的参与者可准确识别绿色洗涤基金,展示识别能力较弱。
- 默认组中仅18.8%接受全额自动分配至基金D,绝大多数调整配置,显示较强的自主选择偏好和对默认的警惕性。[page::15]
图2(不同干预后SFL水平,页17)
- 视频、测验和手册干预均将SFL提升至约0.52-0.53,显著高于对照组(约0.36-0.38)和默认干预(0.36)。
- 三种教育干预之间提升幅度差异不大,暗示介质形式对知识增长效果影响有限。
- 默认干预不提升SFL,表明行为改变未通过知识渠道实现。
- 统计回归表明确证教育干预对提升知识的因果效应,且效果稳健。[page::17,18]
表2(干预对SFL提升的回归分析,页18)
- 三种教育干预均使后测SFL和SFL增幅提高11-15个百分点。
- 控制人口学、心理特质及基础素养因素后,效果依然显著。
- 匹配个体学习偏好对SFL提升影响有限,统计检验无显著差异。
- 结果支持短时、定向教育干预能有效提升领域特定知识,强调内容质量与时机优于个性化递送格式。
表3(干预对可持续投资的影响,页19-20)
- 所有教育干预显著促进可持续投资,增幅在6-13个百分点。视频形式效果最大但差异无统计显著性。
- 默认选项干预效果类似,也使可持续投资显著提高。
- 后测SFL作为连续变量,越高投资越倾向于可持续基金,说明知识水平对行为的强烈预测能力。
- 高级金融素养(通用财务知识)效应弱于领域特定SFL。
表4(干预对股市总体参与的影响,页21-22)
- 视频干预显著提高整体股市投资参与6个百分点左右,测验干预效果次之。
- 手册干预效果微弱且不显著。
- 默认干预效果较弱且多模型中不显著。
- 后测SFL显著正向预测股市参与。
- 格式匹配对行为无显著影响。
图3(认知和行为中介模型示意图,页23)
- 展示SFL通过五条路径(风险感知、自我效能、道德判断、投资回报与影响感知)影响投资行为,反映模型理论基础与后续分析框架。[page::23]
表5(干预对心理信念变化的回归结果,页26)
- 视频干预显著降低对股市及可持续投资的风险感知,提升可持续投资自我效能感,降低对可持续投资的不道德感知。
- 手册干预对自我效能和道德感知也有积极影响,但对风险感知影响小。
- 测验干预效果较弱且不显著。
- 默认干预无显著正面心理影响,反而降低股市投资自我效能感、增加对金融市场的不道德感知,揭示潜在负面心理后果。
表6(干预对绿色洗涤基金投资的影响,页27)
- 教育干预未直接减少对涉嫌绿色洗涤产品(基金C)的投资,视频组有边缘负效应,测验反而可能增加该类投资。手册与默认无明显影响。
- 但后测SFL水平连续变量明显负相关于绿色洗涤基金投资比例,控制多重变量后依然稳健,突显高SFL能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表7(是否调整绿色洗涤投资的投资者特征比较,页31)
- 调整投资者具有更高的SFL与金融素养、更强的环境价值观、生涯较长、更有耐心和信任,且股市投资自我效能感更强。
- 行为惰性显著,近63%未因绿色洗涤信息调整投资,反映知行脱节的现实挑战。
---
估值分析
本研究不涉及公司估值或财务指标的直接估值模型,重点在于教育和行为干预对投资行为的因果影响及心理机制分析,因此未见典型DCF或多因素计量估值方法应用。
---
风险因素评估
- 绿色洗涤风险:绿色洗涤信息披露对多数投资者未能促使投资调整,存在显著行为惰性,部分原因包括缺乏法律认定、投资动机偏向财务回报而非环境价值、信息复杂性及努力成本。
- 默认干预风险:虽促进投资,但降低投资者自我效能感和信息处理动机,可能导致误导性信任和错误理解。
- 知识转化限度:SFL教育提升知识不等同于完全规避绿色洗涤产品,表明知识转化为行为的路径还有复杂心理和情境因素的干扰。
- 样本与任务生态局限:实验设定虽真实激励,仍为模拟任务,且参与者基础投资活跃度偏高,可能影响外延推广。[page::37,38]
---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教育干预形式间效果差异不大,反映内容与时机的优先性,高度个性化递送并非关键驱动,提示金融教育设计可简化。
- 默认干预虽能提升短期行为符合度,但潜藏对投资者自信及批判思维的侵蚀风险,需警惕其在高认知需求领域(如ESG投资)中的负面后果。
- 投资者对绿色洗涤的识别能力整体较低,教育干预难以立即改观识别准确率,暗示信息透明与消费者能力提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行为惰性突出,超过六成涉事投资者不调整投资,指示信息披露辅助机制(如法律确认、投资者辅导)必要。
- SFL和传统金融素养虽正相关,但只有领域特定SFL能有效保护投资者免于绿色洗涤产品,强化了教育内容针对性的重要性。
---
结论性综合
本研究通过大规模随机在线实验,首次系统比较并验证了短时针对性可持续金融素养教育与默认行为干预在促进可持续投资行为中的成效差异以及心理机制,主要结论包括:
- 教育干预有效提升可持续金融素养,并促使投资者增加对可持续基金的投入及整体股票市场参与,三种教育形式均有效,未见显著差异,形式选择较为灵活。
2. 默认选项干预在促进可持续投资的同时,未能提升理解,反而降低投资者自信和批判意识,警示盲目依赖自动化行为引导的潜在弊端。
- SFL提升后可显著降低对绿色洗涤基金的投资,但干预本身对该行为直接影响有限,强调知识转化行为的复杂路径。
4. 心理信念(包括风险感知、自我效能和道德判断)变化在促进投资行为转变中起中介作用,教育干预尤其视频形式在此方面效力突出。
- 多数投资者对绿色洗涤信息反应迟缓,表现出较强的行为惰性,仅具高SFL和高自我效能者更可能作出调整,提示政策上须强化信息披露的实用性及辅导。
6. 研究强调将简洁且精准的可持续金融素养培训作为政策工具的重要性,并建议结合行为科学中的自动化干预与认知型教育以形成最优混合策略,支持投资者做出自由且信息充分的选择。
- 该研究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服务机构及顾问提供实证依据,支持将SFL教育集成至投资决策流程和数字平台,实现规模化、即时且有效的强化金融素养。
整个报告图表显示强有力的证据支持以上结论:教育干预使得SFL提升11%-15%,推动可持续投资和股票参与显著增长,视频形式尤其提升心理信念的积极变化,如风险认知和自我效能感。默认干预虽促进行为转变但伴随自信降低和道德感知恶化,绿色洗涤基金识别率依然低迷,行为惰性明显,即使披露负面信息也难引发普遍修正行为。以上均详见图表2、3、4、5及表7。[page::16-18,19-22,23-27,29-31,33-40]
---
结语
本研究以其独特的实验设计和丰富的数据,既验证了可持续金融素养教育的直接成效,也揭示了其通过心理信念塑造行为的机制,凸显了该领域教育强于单纯默认诱导的价值。面对ESG投资中绿色洗涤带来的挑战,升级投资者认知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关乎促进真正可持续的资本流动,政策制定者和产业界应结合明智教育与行为经济学工具,打造更加透明、受益于投资者知情与自主的金融市场环境。该研究成果对推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和投资者保护赋能具有关键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