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择时周报20250613】整体维持谨慎 偏向大盘价值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介绍了基于相似性原理和DTW算法的技术择时模型及外资择时模型,结合沪深300及其他指数的最新择时信号,整体市场维持谨慎偏向大盘价值。DTW模型自2022年11月以来样本外表现较好,实现绝对收益20.19%,最大回撤21.32%。外资择时模型2024年以来多头策略收益28.13%,最大回撤仅8.32%。两模型在样本外均显示超额收益和稳定性,具备较强的择时参考价值[page::0][page::1][page::2][page::3].
速读内容
技术择时模型最新信号及市场展望 [page::0][page::2]

- 本周沪指震荡下挫0.25%,市场偏向大盘与价值风格。
- DTW择时模型在沪深300指数上最新信号为空,上证50和红利低波100等指数为多头信号。
- 港股维持谨慎,美股偏多,整体市场建议保持谨慎,偏向大盘价值股。
- DTW择时模型自2022年11月至今样本外绝对收益20.19%,相对沪深300超额17.61%,最大回撤21.32%。
- 2024年以来外资择时多头策略绝对收益28.13%,最大回撤8.32%。[page::0][page::2]
DTW择时模型原理及优势解析 [page::4][page::5]

- 基于动态时间弯曲(DTW)距离算法,评估当前行情与历史行情序列的相似度。
- 通过筛选相似历史行情片段,计算未来5日或1日的加权涨跌幅,综合均值和方差生成交易信号。
- DTW距离算法较传统欧氏距离更具弹性,能有效解决时间错配问题,提高择时信号准确性。
- 引入改进的DTW算法(如Sakoe-Chiba、Itakura边界限制),避免传统DTW中的“病态匹配”错配误差,提升模型稳定性。
- 外资择时策略基于富时中国A50股指期货和南方A50 ETF两个境外资产,通过升贴水和价格背离信号综合形成择时判断。[page::4][page::5]
DTW与外资择时模型历史表现回顾 [page::1][page::2][page::3]

- DTW择时模型2024年以来交易胜率58.33%,年化收益率约18.45%,超额收益4.34%,最大回撤21.36%,盈亏比2.93。
- 外资择时模型14年全样本年化收益18.96%(多空策略)、14.19%(多头策略),最大回撤分别为25.69%和17.27%。
- 2024年样本外,多头策略绝对收益28.13%,最大回撤8.32%,夏普比率1.02,日胜率近55%,盈亏比超2.5,表现稳健。
- 两模型均体现较强的长期择时能力及风险控制效能,是当前市场环境下有效的量价择时工具。[page::1][page::2][page::3]
深度阅读
【技术择时周报20250613】详细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技术择时周报20250613》整体维持谨慎 偏向大盘价值
- 作者及团队:招商定量研究 招商定量任瞳团队
- 发布日期:2025年6月14日
- 主题:量价技术择时模型的最新市场信号及表现回顾
- 主要内容与核心观点:
本报告聚焦于基于DTW(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和外资动作的技术择时模型的最新信号输出及历史表现回顾。报告称当前市场以震荡为主,沪指下跌约0.25%,大盘及价值风格占优。结合模型信号,未来市场保持谨慎,但偏向大盘价值板块。DTW择时模型及外资择时模型均表现优异,具备较高的样本外收益率和较低的最大回撤,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整体立场较为谨慎,看重价值和大盘板块配置[page::0].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技术择时模型简介与最新信号
- 关键论点:
DTW择时模型和外资择时模型均基于量价和外资动向,利用相似性原则和统计指标构建。DTW模型基于历史价格和成交量序列的相似性结合动态时间弯曲算法测算未来走势概率;外资择时模型依托境外相关资产间的价差和背离信号生成择时信号。
- 逻辑及依据:
DTW模型克服了传统欧氏距离的局限,能更准确发现历史行情的形态相似性,进而预测后市;外资模型则通过衡量香港与新加坡市场相关资产的价差和客户行为,为A股行情提供领先性参考。
- 信号分析(表格1):
- 沪深300无明显信号,当前收现预期涨跌幅0.08%,属于预测不确定性较低,过去信号为“空”。
- 多指数出现“空”信号,如中证1000、中证2000、上证指数、万得全A等,显示整体市场存在压力。
- 大盘龙头指数如上证50转为“多”信号,彰显大盘价值优势。
- 小盘成长如中证A500、科创50、红利低波100均维持多头信号,暗示部分精选组合及价值低波动板块具备配置价值。
- 港股主要指数恒生指数保持空头但恒生科技无明确信号,美元资产标普500、道琼斯继续“多”。
- 黄金暂无有效信号,指示市场对避险资产需求暂未明显提升[page::0, 2].
2.2 择时模型样本外表现回顾及统计指标
- DTW择时模型表现:
- 自2022年11月以来,累计绝对收益20.19%,相较沪深300指数获得超额收益17.61%,最大回撤为21.32%。2023年三季度回撤主要因宏观和政策急转弯导致模型失效,体现技术择时模型在政策突变环境中的局限[page::2].
- 2024年以来,DTW模型共发出12次交易信号,绝对收益率达到18.45%,超额收益为4.34%,最大回撤21.36%,交易胜率58.33%,盈亏比2.93,显示策略具有一定稳定性和较好的风险收益特征[page::3].
- 外资择时模型表现:
- 自2014年12月起,外资择时模型年化收益率为18.96%(多空)、14.19%(多头),最大回撤分别25.69%和17.27%,胜率约55%,盈亏比均超2.5,显示模型具备较强的历史适应能力[page::3].
- 2024年样本外持续表现优异,多头策略绝对收益28.13%,最大回撤8.32%,表明外资动向指标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指示能力[page::3].
2.3 DTW相似性择时策略原理及算法解析
- 策略思路:
该策略基于"历史相似性"原则,利用DTW算法找出当前行情与历史行情的相似时间片段,计算这些历史片段未来5日或1日加权涨跌幅均值与标准差(权重以距离倒数计算)。当预测涨跌幅均值超过一定阈值且波动率(标准差)不高时发出买卖信号[page::4].
- DTW算法优势:
相比传统欧氏距离(锁步距离),DTW算法的弹性匹配机制允许时间轴拉伸或压缩,这能够有效解决时间序列非线性错位的匹配问题,从而提升相似性识别的准确度[page::4].
- 改进DTW算法:
标准DTW存在过度弯曲导致“病态匹配”的问题,易产生错误对应。报告采用Sakoe-Chiba与Itakura边界限制改进版,减少错误匹配,使DTW距离更贴近实际欧氏距离,提升模型稳健性并避免异常偏差[page::4].
- 图示帮助理解:
图6至图11形象展示了策略流程、欧氏距离对比DTW距离的差异、病态匹配案列及改进限制窗口等,便于理解算法底层逻辑[page::4, 5].
2.4 外资择时策略结构及逻辑
- 基本逻辑:
外资择时策略通过分析两个海外相关资产的价格行为:富时中国A50股指期货和南方A50ETF,分别构建升贴水和价格背离指标,复合产生多维择时信号,反映境外资金对A股的预判和动向[page::5].
- 信号合成:
通过升贴水和价差背离两个指标对应两个子信号,进一步综合形成整体外资择时信号,利用跨市场信息优势实现更有效市场择时。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1&图5(DTW和外资择时模型样本外业绩跟踪)
- 图1(第2页):
展示DTW择时模型从2022年11月至2025年6月14日的累计收益曲线(蓝线),相较沪深300回报率(橙线)明显领先。累积超额收益高达17.61%,年化收益约7.28%,表明模型整体具备较强选时能力。周期内最大回撤达到21.32%,风险控制相对稳健,整体夏普比率0.36,意味着模型具有合理的风险调整收益能力。
- 图5(第3页):
外资择时模型2024年以来多头策略表现,累计收益明显领先沪深300指数,绝对回报达到28.13%。最大回撤仅8.32%,表明风险控制良好;夏普比率1.02较高,Alpha为14.08%,展现强劲的超额回报能力。该图体现了外资相关信号在当前市场环境中较为有效的预测作用。
- 总结: 两模型在样本外均表现优异,尤其外资模型回撤较低,更适合稳健型投资者参考。两者结合可提供更有效的择时信息[page::2,3].
3.2 图2&图3(DTW及外资择时模型信号历史表现)
- 图2(第3页):
体现DTW模型2024年以来择时信号切换与沪深300比较。背景红色代表多头信号,绿色代表空头信号。红线策略表现领先于黄色基准指数,说明择时信号具有一定前瞻性。信号切换频率12次,折射策略既保持敏感性也兼顾稳定性[page::3].
- 图3(第3页):
展示外资择时模型自2014年起的累计业绩,多空策略持续攀升,说明长期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性。蓝色阴影区显示超额收益,稳步扩大。多头策略效果同样明显[page::3].
3.3 表1(第2页)DTW择时最新信号
- 表格详列各指数最新预测信号、预期涨跌幅及上周状态。通过对涨跌幅阈值的判断,模型将信号分为“多”、“空”或“无信号”三类。
- 观察到大盘指数(上证50)转为“多”,中小盘指标多数为“空”或“无信号”,符合本报告主体观察,即市场整体谨慎偏向大盘价值[page::2].
3.4 图6-图12(核心策略示意及算法技术细节)
- 这些流程图和技术原理图,形象说明了DTW择时策略及外资择时策略的构造思路,尤其突出算法相似性度量方法的优势和创新点,以及外资择时信号构造工艺。
- 这些图有助于理解模型底层逻辑和优势,提升报告的透明度和说服力[page::4,5].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不涉及具体公司个股的估值,侧重于技术择时模型的系统性市场信号与策略表现。报告未提供市盈率、DCF、EV/EBITDA等传统估值模型内容。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政策与宏观风险:
2023年三季度的回撤证明,短期内宏观和金融政策大幅调整(如降印花税、降准降息)对技术择时模型产生较大扰动,模型难以快速适应突变环境,存在短期信号失效风险。
- 模型局限及失效风险:
技术择时模型本质基于历史数据的相似性,存在历史模式不适用未来或市场结构变化导致信号失准的风险。报告特别提示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
- 外资择时模型依赖相关资产表现:
外资信号依托富时中国A50股指期货及南方A50ETF,若境外市场本身出现异常变动或流动性问题,可能造成信号扰动或误判。
- 缓解策略:
报告侧重多模型结合,相互印证以均衡个模型可能带来的偏误。模型定期跟踪和动态维护策略适应性[page::1,3].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模型凸显历史相似性假设的局限性:
DTW择时策略的核心假设是“历史行情具有参考意义”,但在市场结构变化、政策剧变、或外部冲击下,该假设的有效性会受到考验,可能导致模型失灵。
- 政策驱动型市场波动难以精准捕捉:
报告已指出2023年政策频繁变动期间模型表现不佳,暗示模型对突发事件或宏观环境变化的反应较为滞后。
- 信号强度阈值设置与多无信号情况:
多数指数在当前周期处于无信号或弱信号状态,或显示模型对当前市场的不确定性提示较强,但也可能降低模型的操作建议频率,影响实际应用的决策效率。
- 外资择时模型隐含的信息效应较强,但相对较依赖外部市场信息,存在跨市场连锁反应不确定性风险,如全球宏观大幅波动、监管政策变更等。
- 披露显示该公众号信息非招商证券正式发布,仅为观点转发,需注意信息延时与完整性缺失风险。
---
7. 结论性综合
本次技术择时周报通过基于DTW算法的量价相似性择时模型和基于境外相关资产价差的外资择时模型,为当前及未来A股市场的技术择时提供了科学、严谨且样本外表现优异的参考信号。两模型均显示出优秀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能力,尤其外资择时策略在2024年以来表现卓著,回撤小、收益高,显示强劲的市场适应性和领先性。
结合广泛的指数信号,本报告认为,在未来一周市场震荡调整格局下,应保持谨慎态度,偏好配置以大盘价值为主的板块,如上证50、红利低波100等,而中小盘及成长板块则仍需观望。港股延续谨慎,美股则继续看多,体现全球市场的分化格局。
DTW择时模型以其独特的动态时间弯曲算法克服了传统欧氏距离存在的匹配不足,通过筛选历史形态相似片段给予精准信号;外资择时模型则通过境外市场的升贴水与价差反映资金流向,提供了跨境资金动量的策略参考。两者结合,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对稳健的择时工具。
风控方面,报告明确指出模型在宏观政策突发变动时存在失效风险,投资者应充分认知其局限性,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技术信号。
整体而言,报告专业度高、数据翔实,信号基于科学算法与扎实的实证表现,适合机构和专业投资者用作市场阶段性配置的重要参考。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信息存在传播延时且非最终正式发布,投资者须结合完整的招商证券正式报告并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作进一步判断。
---
附:重要图表图片展示
- DTW择时模型样本外业绩跟踪

- 2024年以来DTW择时策略历史信号

- 外资择时模型2024年以来样本外业绩(多头策略)

- DTW择时策略思路图示

- 外资择时策略逻辑图

---
# 综上,该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详尽的量化择时工具解读与实证表现回顾,重点提示当前市场风险偏好及大盘价值板块的配置优势,信号和实证兼顾,具备较强的参考价值。[page::0,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