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钢铁行业:关税政策下的供需重构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深度剖析美国钢铁行业在关税政策下的供需重构,指出美国钢铁供给高度集中且电炉钢占比约70%,进口依赖度约30%,政策驱动使供给紧张、价格短期维持高位。预计未来三年超700万吨电炉钢产能投放有望替代部分进口,需求端汽车及非住宅建筑带来边际改善,长线看价格中枢或上移。此外,日本制铁完成对美国钢铁收购,行业集中度及竞争格局或将再次变化。风险主要为关税政策变动、原材料供应不稳定及需求不及预期 [page::0][page::6][page::14][page::15]
速读内容
美国钢铁行业供给特征与历史演变 [page::1][page::2][page::3][page::4]




- 美国为全球第四大粗钢生产国,2024年产量约7945万吨,CR5产能占比约88%,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突出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
- 经过高速发展、达峰减产、去产能调整及近20年平稳发展的历史阶段,美国钢铁产能由高峰期1.5亿吨降至目前约8000万吨。
- 电炉钢产量占比稳定在约70%,位居全球领先地位,源于丰富废钢资源和成熟回收体系,以及环保法规推动。
- 预计未来3年内超700万吨电炉钢新产能待投放,将提升供给灵活性并替代部分进口产能。
进口依赖与贸易保护政策影响 [page::5][page::6][page::7][page::8]


- 2024年美国钢铁进口量约2622万吨,占消费量30%,主要来源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前三国合计超半数进口。
- 近年进口受贸易保护政策影响明显,2025年修订232条例取消豁免并提高进口关税至50%,短期有效压制进口,提升本土产能利用率。
- 进口策略存在不确定性,政策变动或带来进口量波动风险,对市场供需和价格构成影响。
成本结构与盈利状况 [page::9]

| 成本类别 | 高炉钢 | 电炉钢 |
|----------|---------|--------|
| 原材料 | 铁矿石、生铁、焦炭 | 废钢、替代品(DRI、生铁)、焦炭 |
| 能源 | 天然气5-6MMBtu/吨 | 电0.6MkWh/吨 |
| 人工 | 2个工时,工会成员 | 0.14个工时,非工会 |
- 传统高炉钢厂成本较刚性,盈利周期明显受钢价影响;电炉钢厂成本灵活性高,但中期废钢及替代品价格有上升压力,成本中枢可能抬升。
需求结构与未来趋势 [page::10][page::11][page::12]


- 2024年美国钢铁消费约8900万吨,占全球5%,其中建筑行业占比44%,汽车28%,机械9%,汽车用钢占比显著高于全球平均。
- 住宅用钢受加息影响需求震荡,非住宅用钢受基建和制造业回流驱动有望增长,汽车用钢受关税刺激本土产能利用率,需求边际改善空间存在,但亦受宏观消费风险制约。
- 制造业用钢短期受融资及经济环境约束,长期或随着制造业回流政策推进而稳定增长。
价格走势与供需展望 [page::12][page::13]


| 年份 | 供给(百万吨) | 需求(百万吨) | 供需平衡(百万吨) |
|-------|------------|------------|--------------|
| 2021 | 97.6 | 97.1 | +0.5 |
| 2024 | 89.9 | 89.1 | +0.8 |
| 2025E | 90.4 | 92.9 | -2.4 |
| 2029E | 94.5 | 99.4 | -4.9 |
- 自2016年以来美国热轧卷价格波动剧烈,受贸易保护政策和宏观经济事件影响显著,形成价格上行支撑并维持较高溢价。
- 受益于高集中度和电炉钢弹性供给,美国钢铁产品较主要市场保持溢价,进口套利明显。
- 短期钢价或维持高位震荡,长期在基建投资及制造业回流带动下,中枢存在上移趋势。
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影响 [page::14]
- 2025年6月18日日本制铁以每股55美元完成对美国钢铁收购,增加全球粗钢产能37%,强化北美市场地位。
- 收购对日本制铁具备品牌和产能扩展双重利好,但需关注约110亿美元额外投资带来的财务压力。
- 美国钢铁获得技术及资金支持,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增强,或引发新一轮产业整合周期。
- 美国政府通过相关协议增设管控权,保障国家安全与本土利益。
- 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表达担忧,将持续监督就业保障承诺落实。
风险提示 [page::15]
- 关税政策存在调整风险,若豁免范围扩大,进口冲击增大,行业价格和盈利将承压。
- 原材料供应链不稳定可能推升成本,影响钢厂盈利和现金流。
- 宏观经济下行和消费力减弱可能导致需求不及预期,压制钢价和行业景气度。
深度阅读
中金《美国钢铁行业:关税政策下的供需重构》研究报告详尽解读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美国钢铁行业:关税政策下的供需重构》
- 作者及发布机构: 中金公司,分析师团队包括陈彦、楼兰、张树玮、冯廷帅、杨鑫等
- 发布日期: 2025年7月30日,上午7:52,北京
- 主题: 主要聚焦美国钢铁行业受关税政策影响下的供需格局变化、行业结构、产业集中度、成本与需求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
- 核心论点与评级: 报告认为美国钢铁行业因实施高额进口关税形成供给偏紧局面,短期钢价或维持高位震荡,长期价格中枢有望上移。同时指出美国钢铁细分工艺(高炉与电炉)的不同,行业高集中度与进口结构复杂,产业链存在结构调整潜力。报告未详述具体投资评级,但对美国钢铁行业的中长期基本面持乐观态度,并强调进口关税政策对供需环境的重大影响。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行业整体供给状况与结构特征
- 美国粗钢产量与集中度
美国为全球第四大粗钢生产国,2024年产量约7,945万吨,占全球约4%。行业高度集中,2024年CR5(产能口径)接近90%,明显高于全球多数地区。前五大钢铁公司均为全球70强内。此高集中率为市场定价提供增强议价能力的基础。[page::1][page::4]
- 电炉钢在美国的主导地位
2024年美国粗钢中电炉钢占比约70%,远超全球平均30%。其主要优势在于废钢资源充足、回收体系成熟、环保压力大促使高炉钢厂环保成本上升(1980年代高炉厂环保成本占比达20%)。电炉钢厂产能灵活,技术不断进步,已从仅生产低端长材升级至具备薄板生产能力,2024年约45%的板材通过电炉工艺生产。[page::1][page::3][page::4]
- 产能投放及产能利用率趋势
2025-28年间预计有超过700万吨电炉产能待投放(占2024产能约7%),可实现部分进口替代,进一步提升电炉钢占比至70%以上。产能利用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维持在70%-85%区间,当前维持在近年平均水平左右。[page::3][page::5]
- 产业发展历程
美国钢铁工业经历四阶段:1860-1973年高速发展期(全球最大产国);1974-82年达峰后减量;1983-2000年去产能转型复苏(淘汰落后产能、推行贸易保护);2001年至今平稳发展,高集中度但全球占比下降至4%。[page::2][page::3]
---
2. 进口依赖与贸易保护政策
- 进口需求与来源
美国2024年净进口量约2,622万吨,约占消费量的30%。主要来源国为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三国合计占比超过50%,其次为韩国和越南。长期看尽管贸易保护政策加强,进口量总体未有效下降,部分因关税豁免扩大及转口贸易。贸易保护短期内能抑制进口,如232条例实施初期钢材进口量曾明显减少,但实际关税适用范围缩小影响效果有限。[page::6][page::7]
- 关税政策变化及效果
2025年2月修订的232条例取消所有豁免,恢复25%的钢铁进口关税。4月进口环比降17%、同比降26%。2025年6月关税又提升至50%,短期对进口钢铁供应形成压制,市场供给趋紧并对钢价形成支撑。但考虑潜在政策变动及对终端需求抑制,长期效果存在不确定性。[page::7][page::8]
---
3. 成本结构对比与趋势
- 成本结构差异
高炉钢厂有自产铁矿,生产工人多工会成员,成本相对刚性且调节空间有限;电炉钢厂依赖市场废钢、人工成本柔性,成本波动随钢价起伏明显且调节灵活,盈利周期性较弱。[page::9]
- 成本模拟与驱动因素
模拟显示高炉工艺成本波动相对缓和,电炉工艺成本波动幅度较大。考虑到废钢及替代品生铁价格受关税政策和进口限制影响,电炉钢厂成本中枢存在抬升预期。长期来看,电炉钢成本上升可能影响价格结构。[page::9]
---
4. 需求结构与趋势
- 钢铁消费量与行业分布
2024年美国钢铁消费约8,900万吨,占全球5%。建筑、汽车与机械三大行业合计占约80%,其中汽车用钢需求占比(28%)明显高于欧盟和中国。制造业用钢占比相对较低,公共基础设施支出和制造业回流政策或为长期需求提供支撑。[page::10][page::11]
- 建筑用钢情况
住宅建筑钢材需求因疫情及加息周期呈震荡,短期回暖动力有限;非住宅建筑用钢受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及制造业回流驱动,2024年非住宅建筑支出同比增长45%。这一趋势对非住宅用钢提供长期支撑。[page::11]
- 汽车用钢
美国汽车行业进口依赖高,本土产能利用率低于70%。2025年关税加征25%,有望短期提升本土汽车产能利用,新能源车和轻量化趋势也带来高附加值钢材需求,但考虑政策豁免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改善空间有限。[page::11]
- 制造业用钢
出现短期融资紧缩压力,PMI跌至荣枯线以下;长期看制造业回流政策或对钢材需求形成潜在利好,但项目落地难度大,短期需求改善有限。[page::12]
---
5. 价格趋势与供需平衡预测
- 价格复盘与波动驱动
2016年以来美国热轧卷价格显示出由贸易保护政策驱动的多轮价格周期,周期短且波动剧烈。关键事件(如232条例、俄乌冲突、疫情救助法案等)均引发明显价格波动,近期价格在关税加码后再次攀升。[page::12]
- 价格溢价与原因
美国热轧卷价格较中国、欧洲等地持续保持溢价,溢价与钢铁进口量呈现正相关。溢价的内在推动因素包括市场高度集中(CR4超80%)、电炉钢主导的灵活供给结构、以及严格贸易保护政策导致的本土供给紧张。[page::13]
- 未来供需预测
预计2025-2030年美国成品钢材供给略有上升,粗钢产量自79.5Mt上升至86.6Mt,净进口需求预计从18.2Mt下降至16.1Mt,钢铁需求从89.1Mt增至99.9Mt,建筑与制造业需求稳步增长,汽车需求小幅增长。整体供需平衡略呈供不应求态势,空间由-2.4%扩大至-5.4%。[page::13]
- 价格展望
短期内钢价稳于高位震荡,受限于宏观需求和国内外溢价水平;长期而言,废钢成本上涨及制造业回流支撑需求,钢价中枢或持续上涨。[page::12][page::13]
---
6. 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
- 交易过程与政府影响
该收购耗时1.5年,经历拜登政府阻碍、特朗普政府批准,均针对国家安全担忧。特朗普政府通过黄金股机制和增加在美投资保证权利,最终批准交易,日本制铁以每股55美元完成收购。[page::14]
- 各方影响评估
- 日本制铁:战略性收购,短期内大量资金投入(总计约250亿美元以内),推进全球产能扩张和北美市场份额。
- 美国钢铁公司:通过资本注入和技术支持获利,改善设备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 美国政府:获得增加本土投资及治理权利,缓解国家安全担忧。
- 工会担忧可能导致裁员并持续监督。
- 美国钢铁业或迎新一轮兼并整合,外国投资者谨慎进入市场。[page::14]
---
7. 风险因素
- 关税政策变动风险: 进口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若未来放宽或豁免扩大,进口冲击加剧可能导致价格走弱。[page::1][page::15]
- 原材料供应风险: 核心原材料废钢、铁矿石等若出现供应瓶颈,将推升成本,影响盈利和现金流。[page::15]
- 需求波动风险: 通胀压力和宏观经济影响购买力,可能导致钢材终端需求不及预期,价格承压。[page::15]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第1页)
- 内容: 1947年至2022年美国粗钢产量及其占全球比例。
- 解读: 美国粗钢产量从1950s开始达到峰值,随后因产业转移和国际竞争减少。产量走势平稳但占比重逐年下滑,目前约4%。产量稳定反映行业成熟状态,全球份额下滑体现其他国家钢铁产能提升。[page::1]
图表2(第2页)
- 内容: 2024年美国粗钢产能分公司占比饼图。
- 解读: 纽柯钢铁占30%最大份额,克利夫兰克里夫和美国钢铁公司分别占20%和19%,前三大企业合计近70%,反映行业高集中度及寡头垄断特征。[page::2]
图表3(第3页)
- 内容: 1980年以来美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历史及平均水平。
- 解读: 产能利用率在1980s低迷后提升至90%左右,随后波动回落至近十年在75%-80%间,反映行业产能适度紧张与周期性波动。[page::3]
图表4(第3页)
- 内容: 1931年至2021年美国电炉钢产量占比曲线。
- 解读: 电炉钢产比从初期几乎无到70%,显示技术和原材料演进带来的工艺转型,并推动环保和成本优势的实现。[page::3]
图表5(第5页)
- 内容: 2000-2020年美国与全球主要地区粗钢市场CR4对比。
- 解读: 美国CR4大幅上升至82%,远超其他地区,如中国约20%、欧盟45%,表明美国钢铁市场集中度逐步增强,利于龙头企业价格控制。[page::5]
图表6(第5页)
- 内容: 美国2023-2028年已投产和规划钢厂产能列表。
- 解读: 重点为电炉钢厂产能,多个项目集中在2025-2027年投产。单吨资本开支高低波动显著,表明项目技术及产品类别差异;总计投产产能达约7,160千吨,反映产能扩张趋势。[page::5]
图表7(第6页)
- 内容: 2000年以来美国钢铁净进口量及进口依赖度走势。
- 解读: 净进口量和依赖度在2000年代初波动较大,2010年以来进口依赖逐渐上升至20%以上,反映本土供给持续紧张及进口需求稳定。[page::6]
图表8(第6页)
- 内容: 2014年与2024年美国主要进口国排名和比例变化。
- 解读: 加拿大仍居首位,但巴西和墨西哥占比增长明显,越南角色逐步上升,反映进口来源多元化及贸易结构调整。[page::6][page::7]
图表9(第7页)
- 内容: 2020年至2025年美国钢材月度进口量及变化率。
- 解读: 受232条款影响,进口量在2019-2020年大幅下降,后期部分回升。2025年4月关税加重后显著下降,显示政策短期调控效果明显。[page::7]
图表10(第8页)
- 内容: 2024年美国钢材进口税率适用分布。
- 解读: 仅18%进口钢材适用232条例25%关税,36%完全豁免,说明税制复杂,部分贸易伙伴享受优惠,限制政策弹性较大。[page::8]
图表11(第9页)
- 内容: 2016年以来美国高炉(BF-BOF)与电炉(EAF)钢厂成本模拟及两者差额。
- 解读: 高炉成本波动幅度较小,电炉成本随废钢市场波动剧烈,成本差距体现了不同生产工艺对市场价格波动的敏感度与应变能力。[page::9]
图表12(第9页)
- 内容: 美国钢厂高炉和电炉工艺成本组件对比表。
- 解读: 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模式差异显著,高炉依赖铁矿石和焦炭,电炉以废钢与电力为主,人工成本及工时需求不同,与工会组织情况相关,形成成本结构和灵活性差异。[page::9]
图表13(第10页)
- 内容: 1974年至2024年美国钢铁消费量及其全球占比。
- 解读: 美国消费量整体回落,全球占比从20%降至5%左右,显示全球钢铁结构格局变化。钢铁消费需求呈现稳定但有限增长趋势。[page::10]
图表14(第11页)
- 内容: 全球主要地区钢铁需求行业占比对比。
- 解读: 美国建筑占比低(44%),汽车高达28%,中国和欧盟则基于建筑行业需求,行业结构差异影响钢铁需求波动和长期走势。[page::11]
图表15(第12页)
- 内容: 2016年以来美国热轧卷(HRC)价格及重大事件标注。
- 解读: 反映钢铁价格对政策、经济事件的高度敏感,价格周期短,波动剧烈,政策导向明显,体现贸易保护作用。[page::12]
图表16(第13页)
- 内容: 美国热轧卷对比中国、欧洲、土耳其和越南价格溢价。
- 解读: 美国热轧卷价格持续溢价,波动与进口量高度关联,反映美国市场保护与集中度导致价格谈判优势及市场供需紧张。[page::13]
图表17(第13页)
- 内容: 美国钢铁供需平衡表(2021-2030年E)。
- 解读: 预期需求稳步增长,供给相对缓慢,净进口依赖有所减少,长期供需略显紧张,显示未来行业健康发展和价格有支撑。[page::13]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具体展开企业层面估值模型,但提及日本制铁以60亿美元左右完成对美国钢铁公司的收购,约600美元/吨粗钢产能价格,远低于行业平均。由此或暗示美国钢铁资产被低估,并具备收购投资价值。此次收购对日本制铁产能和市场份额提升有战略意义,未来投资回报取决于美钢厂改造升级以及行业整合深化进展。[page::14]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关税政策不确定
政策调整可能导致进口钢铁流入增加,竞争加剧,价格承压,行业盈利能力下降。[page::15]
- 原材料供应风险
废钢等原料供应不畅将影响生产成本和收益,且美国钢厂较为依赖市场采购,供应波动风险较高。[page::15]
- 需求风险
受到宏观经济及通胀影响,需求下降或不及预期,给钢铁价格带来下行压力。[page::15]
此外,美国钢铁工会对收购和行业调整表现抵触,劳动力关系潜在不确定性亦属隐含风险。
---
六、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在分析中立而充分,但对进口依赖度的长期下降持谨慎态度,认可贸易豁免和转口贸易对政策效用的制约,体现了对政策复杂性和实际执行的现实认知。
- 对日本制铁收购虽认同战略和市场价值,但提示未来投资风险和资本压力,提醒投资者注意潜在财务影响及行业兼并可能带来的竞争格局变化。
- 在需求端,对汽车用钢的评估较为谨慎,考虑宏观经济放缓及政策豁免风险,避免乐观偏差。
- 图表数据大多来源权威机构,呈现扎实,但缺乏对海外竞争对手定价策略等外部风险的深入探讨。
---
七、结论性综合
该报告全面梳理了美国钢铁行业的供需格局、产业结构和政策环境。核心观点如下:
- 产业集中与工艺结构
美国钢铁行业高度集中,电炉钢主导,供给灵活性强。未来大量电炉钢新产能投放有望替代进口,提升行业自给率。
- 贸易保护政策显著影响进口与价格
232条例等关税措施在短期内有效抑制进口并支撑价格,2025年关税升级后效果更为显著,但长期政策灵活性带来不确定性。
- 成本与盈利弹性差异
高炉钢厂成本刚性强,电炉钢厂对市场价格波动更敏感,政策及废钢价格上涨或推动电炉钢厂整体成本上移。
- 需求结构相对稳定但不均衡
汽车用钢需求占比高,受政策驱动边际改善有限;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回流预计成为中长期增长动力。
- 价格趋势短期高位震荡,长期中枢上移
价格受贸易保护和供需格局双重支撑,短期内关税维持高价位,长期货币刺激和需求稳定提供价格基础。
- 日本制铁收购标志行业重组
收购带来资本注入和技术升级,推动行业整合,但投资风险及工会关系需持续关注。
- 风险需密切监控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原材料供应波动和需求弱于预期均为主要潜在风险。
整体来看,该报告以详实数据和分析揭示了美国钢铁产业在全球化和政策干预双重驱动下的复杂动态,提供了投资者和行业参与者一个理性理解和参考框架。
---
(以上分析基于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美国钢铁行业:关税政策下的供需重构》全文内容整理,页码标识详见正文)[page::0,1,2,3,4,5,6,7,8,9,10,11,12,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