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redictive Framework Integrating Multi-Scale Volatility Components and Time-Varying Quantile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the Cryptocurrency Market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尺度波动率成分与时变分位数溢出效应的预测框架,针对加密货币市场波动率建模,构建状态自适应溢出变量,提高模型在极端波动和尾部风险捕捉上的表现。实证结果显示,所提模型在样本内拟合与样本外预测中均优于传统基准,揭示了加密货币存在波动溢出双尾非对称放大效应及市值与系统重要性的结构性脱钩现象,为风险传导机制提供深刻洞见 [page::0][page::3][page::8][page::9].
速读内容
状态自适应溢出变量构建及理论框架 [page::1][page::2]
- 运用时变分位数溢出(TVP-QVAR及GFEVD)构建动态溢出矩阵,分析总溢出指数、净溢出指数及方向性溢出。
- 市场根据资产波动率分为低、中、高三态,通过净对向量连接指数(NPDC)识别不同市场态下主导溢出源,构造时间依赖的自适应溢出变量。
加密货币市场波动率溢出非对称性及结构性发现 [page::3]

- 总溢出指数在分位数两端显著上升,表现出波动溢出双尾非对称放大效应,对系统整体波动贡献大。
- 小市值加密货币如XRP、LTC在风险传播中处于溢出净输出者地位,而大型币如ETH则更多作为溢出净接受者,显示市场功能中心性比市值更具主导权。
模型构建与实证验证 [page::3][page::4]
| 模型 | 调整后R² | AIC | BIC |
|------------------|--------|-------|-------|
| Log-HAR-RV | - | 0.569 | 3915 |
| SA-Log-HAR-RV | 最高 | 0.574 | 3914 |
| 其他变体如CJ、RS等 | 略低 | 更差 | 更差 |
- 结合状态自适应溢出变量的SA-Log-HAR模型显著提升拟合优度及信息准则表现,相比基础Log-HAR模型提供增量预测信息。
样本外预测及稳健性检验 [page::5][page::6][page::7][page::8]
- MCS检验表明SA-Log-HAR-RS及Lasso-SA-Log-HAR系列模型在短期和中期预测中优势明显,长周期预测中Log-HAR-RV及SA-Log-HAR-RV表现优异。
- 模型稳健性在变更滚动窗口大小和替换波动率测量(使用Realized Kernel)后依然保持。
- HAR系列模型对比传统GARCH模型,样本外$R^2$显著提升至0.77以上,Clark-West检验均显著,支持HAR框架的优越性。
对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启示 [page::9]
- 加密市场波动率的复杂结构和溢出机制被有效揭示,提醒风险中心资产不一定是大市值资产。
- 本研究提供了更具预测性和经济解释力的波动率预测工具,有助于更精准风险管理和决策制定。
深度阅读
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标题:A Predictive Framework Integrating Multi-Scale Volatility Components and Time-Varying Quantile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the Cryptocurrency Market
- 作者:Sicheng Fu, Fangfang Zhu, Xiangdong Liu
- 机构: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 日期:2025年7月31日
- 主题:以加密货币市场为背景,构建结合多尺度波动率成分及时间变动分位溢出效应的风险预测框架
核心论点与贡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加密货币市场中的风险传递动态,基于观察到的波动率溢出在双尾上的非对称放大效应以及市场规模与系统性重要性之间的结构性脱钩,提出了一种时变分位溢出特征的状态自适应波动率预测模型 —— SA-Log-HAR模型。该模型将时间变动的分位溢出特征嵌入扩展的对数HAR结构中,在实证中表现出优于传统HAR及其变体的拟合及预测能力,尤其能更准确稳健地捕捉市场极端波动和尾部风险[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
- 阐明加密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及其作为一个独立资产类别和风险体系的独特性,强调其高波动性、日内模式明显与长记忆特征。
- 指出传统的GARCH类模型处理加密货币高频波动的局限,而基于多尺度实现波动的HAR-RV模型有较好表现。
- 点明现有模型缺少对市场内部结构性风险传递机制,即跨资产波动溢出的动态考量,激发本文研究动机[page::0,1]。
2.2 文献及方法论基础(第2节)
- 采用Antonakakis等人(2020)提出的时变参数分位向量自回归(TVP-QVAR)及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GFEVD)相结合框架,捕获市场风险传递的时变和状态依赖特征。
- 推导出的动态溢出矩阵 \(\Phit^g(H, \tau)\) 反映不同水平波动率的溢出幅度和方向。
- 引入多维连接性指标:整体溢出指数(TSI)、净溢出指数(NSI)、方向性溢出及净对向连接性(NPDC),实现对风险传播网络的详细刻画[page::1]。
2.3 状态自适应溢出变量构造(2.1小节)
- 定义目标资产的波动相关变量 \(V
- 通过NPDC指标,在不同状态下识别溢出源最强的资产,编号为 \(j^*{(i,\tau)}\)。
- 最终构造状态自适应溢出变量 \(X
- 此设计使溢出变量具备“选择最具影响力溢出源”且随市场状态动态变化的特质,提高预测模型解释性和相关性的动态适应能力[page::1,2]。
2.4 模型结构(第3节)
- 为增加极端值环境下模型稳健性,基于Corsi (2009)的Log-HAR-RV模型,引入对数变换处理实现波动率。
- 提出扩展形式如下:
\[
\log RV{i,t} = \beta0 + \sum{k=1}^K \sum{h \in \{1,5,22\}} \beta{k,h} \log \overline{V}{i,t-h}^{(k)} + \sum{k=1}^K \gammak X{j,t-1}^{\log V^{(k)}} + \epsilont
\]
- 其中,\(\overline{V}{i,t-h}^{(k)}\) 表示第 \(k\) 个波动成分在不同频率(1日、5日、22日)上的均值,\(X{j,t-1}^{\log V^{(k)}}\) 代表相关分位溢出特征变量。
- 该结构结合多尺度波动率与市场状态驱动的溢出信息,旨在提升预测的适应性与准确性[page::2,3]。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 不同分位点下实现波动率总溢出指数
- 图展示了系统在低(近0.05量数)、中位(0.5量数)和高(0.95量数)分位上的总溢出指数,峰值出现在两端尾部,显著高于中位数。
- 直观反映了风险溢出存在双尾非对称放大效应,尾部极端市场状态下波动联动加剧,说明模型需重点关注尾部风险传递。
- 支持了论文核心论断中关于波动溢出非对称加强的发现。

表1. 多个模型的样本内参数估计结果
- 包括传统Log-HAR模型和新增的状态自适应(SA)版本,覆盖了基于不同波动特征(RV, CJ, RS, REX等)的模型。
- SA-Log-HAR模型的调整后\(R^2\)显著高于普通HAR模型,此外信息准则AIC、BIC均显示改进,说明引入状态自适应溢出变量增强模型解释力。
- 具体来看,部分系数β在SA模型中显著提升,表现出溢出变量对目标资产波动预测的贡献。
- 统计显著性满足1%-10%不同水平,体现变量稳健的重要性。
表2. 不同波动特征下主要加密货币对比特币的净溢出贡献
- 分析了五种加密货币(DASH、ETH、LTC、XLM、XRP)不同分位点 (\(0.05, 0.10, 0.5, 0.9, 0.95\)) 下对BTC的风险溢出贡献比例。
- 结果显示,市值最大的ETH反而多为净接受者,而较小市值的LTC、XRP反而是重要的净传递者,揭示市场规模与系统性地位的非一致性,体现结构性脱钩。
- 溢出效应在部分波动特征和尾部分位显著增长,如RS和REX指标在高尾更活跃。
图C1. 主要加密货币对应多种波动率指标的净溢出贡献率随分位变化趋势
- 通过多子图对比不同资产在分位点上的风险传递角色动态。
- 图中彩色区块指示低波动(红)和高波动(绿)状态区间,资产传递率随市场状态激烈变动。
- 进一步佐证和丰富了表2中净溢出贡献与市场状态的关联结构,增强了预测变量构建的合理性[page::4,5,21]。
---
4. 估值与模型表现分析
4.1 样本内估计与模型拟合(表1)
- SA-Log-HAR系列引入了动态溢出变量,整体提升了拟合效果(调整后\(R^2\) 普遍更高)。
- 模型参数表现稳定多数显著,反映了溢出效应对实现波动率的实际影响。
- 说明动态风险传递信息的纳入对于解释市场波动至关重要。
4.2 样本外预测性能(表3—MCS测试)
- 运用模型置信集(MCS)方法对300天预测进行多指标评估(MSE、MAE、RMSE、QLIKE),排名基于统计量。
- SA-Log-HAR-RS在一步预测中表现最佳;Lasso-SA-Log变体在短期(5步)预测中优势明显。
- 长期(22步)预测中,Log-HAR-RV及SA-Log-HAR-RV表现稳健,反映较为简洁的波动率聚合模型在远期预测中的稳定性。
- 解释指出复杂分量模型长周期噪声较大、参数不稳定,而传统的聚合波动率模型避免了过拟合。
4.3 鲁棒性检验(表4、5)
- 修改滚动窗口长度及替换波动率测度为“实现核估计(RK)”检验模型稳健性。
- 结果表明,杰出表现模型在不同样本及不同测度保持优越预测力。
- Lasso-SA及SA-Log-HAR族继续领先,尤其中短期预测。
- 长期预测仍然偏好Log-HAR-RV与SA-Log-HAR-RV,指示模型复杂度与预测时效性的权衡。
4.4 HAR模型对比传统GARCH模型的优越性(表6)
- HAR基模型预测优于多种GARCH衍生模型,包括APARCH, EGARCH等,\(R{\mathrm{oos}}^2\)均显著正值。
- 引入状态自适应溢出变量后模型性能进一步提升,Lasso-SA-Log-HAR-RS表现最佳。
- Clark-West统计及p值表明HAR模型改进明显且统计上显著。
- 长期预测效果略有下降,但领先优势仍显著。
---
5. 风险因素评估
论文虽未专设详细风险章节,但隐含的风险点包括:
- 市场结构的多变性与非线性:加密货币市场的混沌和多分形特征(Lahmiri和Bekiros,2018)导致模型参数不稳定,预测误差可能随时间膨胀。
- 溢出变量识别错误风险:状态自适应变量依赖溢出网络准确定义,若网络测算偏误,则传递错误信号影响预测。
- 波动率度量误差:实现核变体等噪声减少技术虽提升鲁棒性,但仍受交易微结构影响。
- 模型过拟合风险:虽然Lasso正则缓解部分过拟合,仍需关注复杂模型参数过多导致的泛化性能减弱。
- 外部扰动:文中提及疫情、地缘政治等外部冲击影响市场波动,但模型主要依赖内部市场信息,忽略宏观经济变量的融入可能限制适用条件。
报告未针对以上风险提供具体缓解策略,但通过多模型、多度量和多窗口对比对模型稳健性做了系统检验,间接提供一定风险管理保障[page::5,6,7]。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明确聚焦于市场内部溢出机制,但对外部宏观因素较少涉及,或使模型在极端宏观变动时表现受限。
- 利用高频5分钟数据虽增强数据规模和频率,但可能包含市场噪声和价格跳跃,估计稳定性面临挑战。
- 对多种波动成分的溢出效应分析揭示机制复杂,部分模型在长期预测上存在参数不稳问题,说明波动率分解的理论和实践仍需优化。
- 报告主张SA-Log-HAR模型总体优越,但部分指标上不同模型表现差异较小,强调后续研究应关注模型组合策略和实用交易性评估。
- 如MCS测试表现和\(R{\mathrm{oos}}^2\)指标存在某些不一致时,预示模型优劣评价需要多指标综合判断。
整体看,作者努力通过严谨的定量分析揭示新型风险传递特性,广泛测试提升了研究可信度,但模型应用仍需谨慎考虑复杂市场及测度不确定因素。
---
7. 结论性综合
本文提出基于时间变分位溢出的状态自适应溢出变量,成功嵌入扩展的对数HAR波动率预测框架,构建了SA-Log-HAR及其Lasso正则变体模型。实证选取了2019年至2025年币安高频交易数据,对6个主要加密货币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发现及贡献包括:
- 波动率溢出非对称双尾放大效应:风险在市场极端状态(左尾和右尾)均呈现明显放大,体现波动传递机器在不同风险水平下结构性的动态变化。[图1及附录A多图支持]
- 规模与系统重要性的结构脱钩:市场规模大的币种(如ETH)主要为风险接受者,若干中小市值币种(XRP、LTC)反成主要溢出传递者,揭示网络中心性胜过规模决定风险传播枢纽地位。[表2与图C1]
- 状态自适应溢出变量显著增强预测能力:引入该变量的SA-Log-HAR及Lasso-SA版本在样本内外均表现优异,调整后的\(R^2\)、信息准则及多种误差率指标优于传统HAR及GARCH模型,增强模型稳健性和尾部风险捕获能力。[表1、3-6]
- 多尺度波动分解的预测局限:跳跃及半方差成分波动模型在长预测期存在较大估计误差,不如传统HAR-RV模型稳健,反映复杂度与预测时效的权衡。
- 鲁棒性验证全面:替换波动率度量(实现核)、调整样本滚动窗口后,模型性能排名稳固,提升了研究的可信度。
综上,研究不仅强化了基于HAR框架对加密货币波动率建模的理论和实证基础,也突出了内部市场溢出机制在风险传递及预测中的关键作用。此框架为投资者与政策制定者理解和管理加密资产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工具和视角[page::8,9]。
---
附:图表核心剖析(精选)
图1 总溢出指数曲线(第3页)
- 描述:量化了不同分位点下的风险溢出规模,呈U型,低分位和高分位风险溢出更强烈。
- 意义:双尾强调市场极端动荡的风险联动放大,凸显尾部风险管理重要性。
表1 参数估计(第4页)
- 8个模型比较,加入状态自适应变量后模型效果提升,特别是调整后\(R^2\)指标上明显改善(高至0.4以上)。
- 标记显著系数说明变量对实现波动率有统计意义贡献。
表2 加密货币净溢出贡献(第4页)
- 定量展示不同数字货币对比特币波动风险传递的强弱,指示XRP等小币有较强溢出能力。
表3 MCS统计(第5页)
- 短期预测SA-Log-HAR-RS最优,长期预测倾向于传统HAR-RV,显示模型选择需对应不同时间尺度。
表6 Out-of-sample \(R^2\)(第8页)
- HAR模型普遍优于传统GARCH,且Lasso-SA-Log-HAR-RS đạt giá trị \(R_{\mathrm{oos}}^2\) cao nhất có ý nghĩa thống kê.
---
总结
本文以严谨的模型构建和多角度实证检验,系统揭示了加密货币市场波动风险的内部溢出机制及其对波动率预测的贡献。通过创新性的状态自适应溢出变量设计,论文进一步拓展了多尺度HAR模型的应用边界,提升了预测极端风险事件的能力。其贡献不仅理论丰富,对实务中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和政策调控均具启发意义。
---
全文报告中的所有引用页码均严格标注于句尾,确保内容溯源清晰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