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asuring the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of Bangladesh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构建了孟加拉国2016-2024年期间的综合金融稳定指数(AFSI),涵盖实际部门、金融和货币部门、财政部门以及外部部门19项宏观金融指标。结果显示,2024财年尽管实际和财政部门略有改善,但金融货币部门和外部部门表现恶化,导致整体金融稳定性下降。非 performing 贷款激增、资本充足率下降、资本市场疲软、外债增加和外汇储备减少是主要压力因素,凸显制度改革和政策协调的紧迫性,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系统性风险预警工具[page::0][page::1][page::10][page::11][page::14]。

速读内容


孟加拉国金融稳定面临的核心挑战 [page::0][page::1]

  • 非 performing 贷款(NPL)比例从2024年6月的12.56%飙升至2025年3月的24.1%,若无有效改革,恐超30%[page::1]。

- 银行业存在政治干预和监管缺陷,重大金融贪腐案件暴露系统性风险[page::0][page::1]。

综合金融稳定指数(AFSI)构建框架和指标体系 [page::2][page::3][page::4]


| 子部门 | 关键指标 | 统计特征 |
|------------|--------------------------------------------|--------------------------------|
| 实际部门 | GDP增长率、农业产量、工业生产指数、通胀率、国内信贷占GDP比 | GDP增长率均值0.0652,通胀0.0680 |
| 货币金融部门 | 国内信贷增长、贷款表现率(PLR)、资本充足率(CRAR)、资产收益率(ROA)、资本市场收益、拆借利率 | PLR均值0.8986,CRAR均值0.1112 |
| 财政部门 | 财政收支占GDP比、政府债务占GDP比、税收占GDP比 | 政府债务均值0.1893,税收均值0.0745 |
| 外部部门 | 外债占GDP比、外债与储备比率、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实际有效汇率(REER)、国际投资头寸(NIIP)占GDP比 | 储备/外债均值0.5212,NIIP均值-1.3347 |
  • 指标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子指数权重分配为:实际和财政部门各占15%,外部部门30%,货币金融部门40%[page::3][page::4]

- 数据来源涵盖23家上市银行财报及权威宏观统计数据[page::3]

各子部门指数表现与趋势分析 [page::6][page::7][page::9][page::10]

  • 实际部门指数(RSI)2024年略有提升,受农业产量回升带动,但工业生产下滑和通胀高企制约整体表现。

  • 货币金融部门指数(MSI)持续下滑,表现为贷款表现率降低、资本充足率下降、资本市场长期低迷、拆借利率大幅上涨,显著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与资产质量压力。

  • 财政部门指数(FSI)保持温和上升,得益于税收增加和财政收支比率改善,但政府债务占比上升隐忧依然存在。

  • 外部部门指数(ESI)持续恶化,主要表现为外债迅速增长、外汇储备下降,经常账户赤字扩大和国际投资负债增加。



综合金融稳定指数(AFSI)总体趋势与政策启示 [page::11][page::12]

  • 2024年整体AFSI显著下降,金融货币部门和外部部门拖累整体稳定,实际和财政部门微弱回升未能抵消整体下行压力。

  • 部门间存在动态关联和传染效应:外部部门疲软引发进口受限、通胀加剧,进一步压制工业生产和银行信贷。

- 政策重点应聚焦银行业风险管理加强、资本市场发展、财政融资结构优化及外汇储备修复,防范系统性风险扩散。
  • 研究局限包括数据质量及指标赋权均等问题,建议后续采用更先进权重方法和扩展风险维度[page::13]


深度阅读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本文题为《Measuring the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of Bangladesh》,作者为Faruque Ahamed和Md Ataur Rahman Chowdhury,研究机构未特别说明,时间范围涵盖2016年至2024年,聚焦于孟加拉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性评估。报告核心在于构建孟加拉国首个综合金融稳定指数——Aggregate Financial Stability Index (AFSI),通过19项宏观金融指标,覆盖实物经济、金融货币、财政和外部四大子部门,对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健康和韧性进行量化评价。

作者的主要发现显示:尽管2024财年实物经济和财政部门指标有所改善,整体金融稳定状况却因金融货币部门表现疲软及外部部门持续弱势而恶化。研究识别的关键压力因素包括不良贷款攀升、资本充足率下降、资本市场表现弱势、外债增加及外汇储备减少。文章强调宏观金融部门间的相互关联性,呼吁结构性改革、监管强化和宏观审慎政策协调。AFSI框架意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预警工具,推动新兴经济体金融稳定测量研究进展。[page::0],[page::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摘要与引言



摘要介绍AFSI构建思路及主要结论,进一步强调整个金融体系面临的系统风险及脆弱点。引言部分阐述金融稳定性对宏观经济健康的重要支撑作用,特别指出孟加拉国金融体系受政治干预、不良贷款激增和腐败严重侵蚀。引入具体案例,如Prashanta Kumar Halder等金融丑闻,揭示监管失职与公信力危机,背景设定明晰危机深度。[page::0]

2.2 危机发展与研究意义(第1页)



详细量化不良贷款(NPL)激增情况:2024年6月已达2.11万亿塔卡(占总贷款12.56%),3个月后跃升至4.2万亿(24.1%),分析预测若无政策改善将突破30%;该问题限制私人部门信贷流动,抑制投资。2024年政治局势剧变,新政府查出巨额金融腐败,导致资产分类调整并暴露潜在系统风险。此外,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对孟加拉仍构成外部冲击风险。

研究创新点在于首次设计针对孟加拉的AFSI,整合宏观、银行及资本市场指标,构建早期预警系统,辅助政策调控和风险管理,契合当前财政压力和制度重构需求。[page::1]

2.3 文献综述:国际金融稳定指数经验(第2页)



文章借鉴了多个国家和地区金融稳定指数构建方法:
  • 约旦由Al-Rjoub(2021)提出的FSI,利用资本充足性、盈利和流动性三大类15个指标加权综合。

- Kocisova(2015)在欧盟扩展国中构建的银行稳定指数,覆盖银行绩效、资本充足率、信用和流动性风险。
  • 巴尔干地区指数(Karanovic & Karanovic, 2015)引入金融发展、脆弱性、稳健性及全球经济环境四子指数,并考虑波动率预测危机。

- 马其顿基于CAMELS模型定制指数,涵盖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能力、盈利性、流动性及利率敏感度。

文献支持AFSI设计选取多维度综合指标,凸显关键结构因素及动态变化特征。[page::2]

2.4 数据与方法论(第3-4页)


  • 数据涵盖2016-2024年9年时间序列,选取23家达卡证券交易所上市银行财报及宏观指标,数据来源包括BBS、孟加拉国中央银行(Bangladesh Bank)、IMF及世界银行。

- 19个宏观金融指标经百分比转换与标准化处理 \((X - \bar{X})/\sigma\),权重均等分配,每项指标权重约为0.0526。
  • AFSI构造依据四大子部门加权和:实物经济(15%),财政(15%),外部(30%),金融货币(40%),体现金融部门权重较大。

- 各子指标详细定义:
- RS(实物经济):GDP增长率、农业产量、工业生产指数(QIIP)、通胀率、国内信贷占GDP比。
- FS(财政):财政盈余、政府债务、税收占GDP比。
- ES(外部):外债占GDP、外债储备比、经常账户、实际有效汇率(REER)、国际投资头寸(NIIP)。
- MS(金货币):国内信贷增长、表现贷款率(PLR)、资本充足率(CRAR)、资产回报率(ROA)、资本市场回报、隔夜拆借利率。
  • 表1总结统计数据,体现各指标均值和波动性,揭示部分经济领域如资本市场回报波动较大。[page::3],[page::4],[page::5]


2.5 实证分析



2.5.1 实物经济指数(RSI)(第5-6页)



实物经济代表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显示2016-2024年整体小幅上升。农业生产于2024财年显著增加,成为推动RSI上升的积极因素,但工业生产指数连续三年增长乏力,信贷增长受限。GDP增长率相较过去十年仅次于疫情冲击年2020年,依然偏低。通胀处于十年高点,因全球粮食危机、货币贬值推动进口价格提升、运输及能源成本上涨,以及宽松货币政策共同作用。高利率抑制了企业扩大生产投资,加剧工业产能不足,揭示实物经济面对内外冲击双重压力,表现脆弱。

图表解读(图1)
图1显示2016-2024年RSI及构成指标变动趋势。实物经济指数波动较小但整体趋稳,农业产量于2024年反弹显著,GDP增速虽有起伏但未能回升至2019年前水平,通胀率保持高位震荡,工业生产指数波动剧烈并趋于下行,表明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该图体现实物经济内部结构分化,农业短期表现优于制造业,对整体指数贡献有限但正面。[page::5],[page::6]

2.5.2 金融与货币部门指数(MSI)(第6-7页)



孟加拉金融货币部门以银行系统为核心,资本市场仍未成熟,银行承担主要资金中介职责。高集中度导致系统性风险增加,特别是期限错配问题。MSI由6个指标计算,包括信贷增长、表现贷款率、资本充足率、资产回报率、资本市场回报和隔夜拆借利率。

2016-2024年期间,MSI呈明显下降趋势。疫情期虽然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宽松措施,短暂缓解压力,但该阶段后续表现快速恶化。2024年表现贷款率显著下降,不良贷款占比攀升至12.56%。隔夜拆借利率飙升表明流动性紧张,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稳健性降低。资本市场长期处于熊市,原因包括政治和经济不确定、监管薄弱及投资者信心低迷。信贷增长减少且利率上升,阻碍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

图表解读(图2)
图2划出MSI及其组成六个指标的趋势。2016-2021年指标波动相对稳定,但疫情后不良贷款比率骤增,同时资本充足率和资产回报率显著下降,资本市场回报波动剧烈且整体向下。隔夜拆借利率推高反映市场流动性紧缩。该图表明金融货币部门系统性风险上升,是AFSI明显下滑的主要驱动力。[page::6],[page::7]

2.5.3 财政部门指数(FSI)(第8-9页)



财政部门关注财政平衡、政府债务及税收占GDP比等指标反映财政健康和可持续性。2016-2024年FSI呈温和上升态势,主要得益于税收收入增长,提高了财政基数并减轻对债务的依赖。财政平衡占GDP比虽扩张,但GDP名义增长速度快于财政赤字增长率,显示财政政策对经济有一定刺激作用。然而,政府债务占GDP比快速攀升(25.49%),远超GDP增长(12.41%),加剧财政脆弱性。债务持续积累需警惕长期偿债风险和财政稳定性减弱。

图表解读(图3)
图3显示财政部门各指标走势。税收收入比重显著增长是推动FSI上升的关键,财政平衡有所改善。政府债务比重虽有下降波动,但整体仍呈上升趋势,暗示债务风险逐步上升。财政部门结构性改进尚未根本逆转债务负担。[page::8],[page::9]

2.5.4 外部部门指数(ESI)(第9-10页)



外部部门指标涵盖贸易收支、外债及储备、国际投资头寸,反映跨境经济金融状况。2016-2024年期间,ESI表现持续走低。贸易逆差扩大:进口下降7.58%,出口却骤减26.55%,严重恶化贸易差额。外债近乎翻倍增长,而外汇储备减少12%,导致储备对外债比例跌至19.07%。REER虽呈小幅上升(货币贬值助力出口竞争力),但未能扭转整体外部失衡。国际投资头寸恶化,负债规模扩大,提升主权风险,导致国际融资成本和限制加剧。

图表解读(图4)
图4揭示五个构成指标整体下滑趋势,特别是外债占GDP和储备对外债比率恶化严重。经常账户余额波动但总体偏负,显示持续的结汇压力。REER虽有所调整,但无法抵消资金外流风险。这表明外部部门健康状况持续脆弱,对整体金融稳定构成重大隐患。[page::9],[page::10]

2.5.5 综合金融稳定指数(AFSI)(第10-11页)



AFSI结合上述四大子指数加权计算反映整体金融稳定态势。2024财年AFSI呈明显下降趋势,主要拖累因素为金融货币部门及外部部门指数的恶化。实物经济和财政指标虽小幅上升,缓解部分压力,但不足以抵消整体下滑。分析指出前一年外部部门疲软通过贸易逆差、外汇储备枯竭等渠道,对实物经济和金融部门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导致高通胀和工业产出下降,进而进一步压抑金融稳定。

图表解读(图5)
图5显示2016-2024年AFSI及四子指数走势,AFSI与MSI和ESI高度相关。2024年AFSI降至负值,MSI降幅最大,表明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状况对宏观金融稳定影响巨大。RSI和FSI虽呈反弹趋势,但幅度较小,整体仍难扭转金融稳定下行态势。[page::10],[page::1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图表编号 | 内容描述 | 关键信息与趋势 | 关联文本支持 |
| -------- | -------------------------------------------------------------- | ----------------------------------------------------------------------------------------------------------------------------------- | -------------------------------------------------------------------------------------------------------------------------------------------------------------- |
| 图1 | 实物经济指数及各构成指标2016-2024年变化 | RSI整体波动趋稳且稍有回升;农业生产2024年显著增长;工业生产指数连续下降;GDP增长率和通胀率呈现结构性弱势。 | 支持实物经济部门虽有亮点但整体增长动力不足的论断,突显外部冲击和内生结构问题双重影响。 |
| 图2 | 金融货币部门指数及关键指标2016-2024年走势 | MSI持续下降,表现贷款率下降,资本充足率与资产回报率下降,资本市场表现疲弱,隔夜拆借利率上升反映流动性紧张。 | 直观展示金融部门风险积聚和盈利能力减弱,且政策宽松期结束后压力加剧,呼应不良贷款与资本市场低迷的论点。 |
| 图3 | 财政部门指数及核心指标2016-2024年趋势 | FSI呈缓慢上升,税收占GDP比显著提升,财政平衡指标改善,政府债务占GDP比持续攀升,存在债务风险。 | 佐证财政政策对经济提供温和支持,但债务快速增长隐患突出,需审慎债务管理。 |
| 图4 | 外部部门指数及主要风险指标2016-2024年变化 | 外债占GDP、储备对外债比恶化,贸易逆差扩大,经常账户持续负值,REER适度调整,NIIP负值持续恶化。 | 反映外部经济持续失衡,贸易缩减与外债攀升使国家对外风险加剧,支撑外部部门疲软拖累整体稳定结论。 |
| 图5 | 综合金融稳定指数(AFSI)及子指数2016-2024年演变 | AFSI总体呈下降趋势,2024年负值显著。MSI和ESI变化幅度大,RSI和FSI则平缓上升。四部门间相互影响明显,整体稳定性下降。 | 综合体现各部门互动机制,金融货币和外部部门风险溢出至实物及财政领域,强调协调政策的重要性与政策挑战。 |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涉及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估值模型或资产定价,而是侧重于构建系统性金融稳定综合指标。指数基于19项宏观金融变量的标准化值和加权平均,权重均等分配后,四大子部门加权组合构成AFSI。权重分别为:金融货币40%,外部30%,实物经济和财政各15%。由于采用简单平均法,未纳入动态权重或主成分分析,权重分配虽保证指标可比性和透明性,但可能忽略指标间不同对系统稳定性的实际影响程度。此外,报告指出更复杂的权重模型(如PCA)可提升精度,但未列入研究范围。该估值方法体现了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系统性风险的思路,适合国家层面宏观审慎监管。[page::3],[page::13]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重点列举孟加拉国金融稳定面临的主要风险:
  • 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飙升,损害资产质量,影响资本充足性,限制信贷供给,削弱金融中介功能。

- 资本市场不振,投资者信心缺失,导致长期融资不足和期限错配风险加剧。
  • 外债快速增长,外汇储备下滑,外部偿债压力和主权风险提高。

- 外汇短缺与进口受限引发实物经济生产障碍和通胀持续高企,影响宏观经济稳定。
  • 政治不确定性及历史监管漏洞导致信任缺失,影响金融系统稳定运行。

- 财政赤字与债务依赖增加,可能挤压私人部门融资空间,产生“挤出效应”。

报告建议加强监管体制和治理,实施结构改革,扩大资本市场,合理管理外债与外汇储备,并通过税务体制改革稳定财政。风险发生概率虽未量化,但通过实证指标趋势可见风险逐步累积并已显现。[page::0],[page::1],[page::12]

---

六、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权重均等分配的局限:虽然均权简化了指标整合,但不同指标对金融稳定的贡献现实中差异显著,如不良贷款风险对银行系统冲击大于某些宏观变量,简单平均可能低估关键风险;进阶模型或许更科学。

  • 数据质量风险:依赖官方和二手公开数据,存在延迟、修正和测量偏差,尤其宏观指标可能在统计口径与时间节点上存在不匹配,影响指数准确性。

  • 资本市场流动性与投资者行为复杂:资本市场表现疲软被归因于政治经济不确定和金融素养不足,但没有深入剖析市场结构瓶颈和制度障碍,对改革路径可细化。

  • 缺乏气候和地缘政治风险纳入:报告承认未涵盖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风险,考虑到孟加拉国自然灾害频发及地缘位置敏感,该部分忽略可能导致风险评估不足。

  • 政策建议多为常规型,缺乏具体实施路径和时序考虑,对短期与长期政策平衡未详细表述,实际操作效能待验证。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文创新设计了综合反映孟加拉国宏观经济及金融健康状况的AFSI,融合19项关键指标,涵盖实物经济、金融货币、财政及外部部门,打造多维度金融稳定评估体系。分析表明:
  • 2024财年,金融货币部门的高风险暴露尤为突出,如NPL激增与资本充足率下降严重挤压银行系统,资本市场低迷削弱长期融资能力。

- 外部部门持续恶化,贸易逆差扩大、外债猛增及外汇储备缩水引发主权风险上升,外汇紧缺反向影响实物经济工业生产及通胀压力。
  • 实物经济尽管农业产出改善并带来GDP增长小幅提升,但工业受制于宏观金融及外部压力整体表现疲软。

- 财政部门通过税收提升在一定程度缓冲财政赤字,但债务快速积累隐患仍存。
  • 四个子部门间紧密相互作用,单一部门风险易向其他部门扩散放大,表明孟加拉国金融体系稳定面临复杂挑战。

- AFSI指数整体下降,凸显当前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稳定脆弱,亟需结构改革、监管力度加强以及宏观审慎政策系统协调。

图表展现的量化数据支持了上述结论,特别是图2和图4反映的金融系统和外部部门问题,是拖累整体金融稳定的关键因素。作者建议政策制定者利用AFSI作为早期预警工具,促进制度革新和多方位风险防控,确保长期可持续增长。

综上,报告深入剖析孟加拉国金融稳定现状,建立了务实且具有前瞻性的监测指标体系,对政策制定、风险管理和学术研究均具重要参考价值。[page::14]

---

附:主要图表示意


  • 图1 — 实物经济指数及构成指标趋势

- 图2 — 金融货币部门指数及关键财务指标走势
  • 图3 — 财政部门核心指标变化及影响

- 图4 — 外部部门关键宏观风险指标演进
  • 图5 — 综合金融稳定指数AFSI及其分项指数整体态势


(各图画像请对应查看原附件图片)

---

【备注:所有论点、数据均溯源于原文对应页码,引用如[page::5],[page::10]等】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