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鑫新能源|行业周报】供需结构持续优化,推荐固态、液冷、机器人方向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周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增长,6月产销分别达126.8万辆和132.9万辆,同比增长26%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过45%。需求端表现稳健,供给端资本开支有所收缩,产业链价格处于底部并有望触底修复。锂电池材料价格涨跌互现,三元材料和长江有色钴涨幅明显,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显著增长,铁锂占比持续提升。行业维持推荐评级,看好机器人、固态电池和液冷散热等新兴方向,优选核心优质标的 [page::0][page::1][page::6][page::9]
速读内容
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高增长 [page::0][page::6][page::9]

- 2025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量126.8万辆,同比增长26.4%;销量132.9万辆,同比增长26.7%。
- 1-6月累计产销分别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长超4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4.3%-45.8%。
锂电池及产业链材料价格走势分化 [page::4][page::5]
| 材料名称 | 本周价格(万元/吨) | 本周涨跌幅 | 年初至今涨幅 |
|-----------------|-----------------|----------|------------|
| 碳酸锂 | 7.13 | -2.2% | 42.2% |
| 氢氧化锂 | 6.57 | +4.0% | - |
| LME镍(美元/吨) | 1.46万 | -4.2% | -3.3% |
| 长江有色钴 | 27.6 | +11.3% | 62.4% |
| 磷酸铁锂正极 | 3.27 | 0% | -3.0% |
| 三元前驱体523、622、111 | 7.68、7.87、7.93 | 0.2%-0.4% | 17.4%-35.6% |
- 长江有色钴价大幅上涨,带动三元材料价格回暖,碳酸锂价格微跌,整体价格趋于稳定。
- 隔膜、电解液价格保持稳定或小幅上涨。
动力电池装机量及结构变化 [page::6]


- 2025年6月动力电池装车量58.2GWh,同比增长35.9%,环比增长1.9%。
- 2025年上半年累计装机299.6GWh,同比增长47.3%。
- 铁锂电池份额持续攀升至81.5%,三元电池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行业投资策略及重点关注方向 [page::0][page::9]
- 维持新能源汽车行业“推荐”评级,重点关注供需结构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
- 推荐关注方向包括机器人(浙江荣泰、天安新材)、液冷散热(强瑞技术、申菱环境、飞荣达、捷邦科技)、固态电池(豪鹏科技、纳科诺尔、利元亨)。
- 大环境下产业链价格处于历史低位,需求强韧,存在布局良机。
重点公司股价及估值情况 [page::1]
| 公司名称 | 2025-08-03股价(元) | 2025EPS(预测) | 2025PE(预测) | 投资评级 |
|------------|----------------|------------|------------|--------|
| 豪鹏科技 | 79.73 | 3.01 | 26.49 | 买入 |
| 尚太科技 | 50.55 | 3.94 | 12.83 | 买入 |
| 飞荣达 | 23.81 | 0.60 | 39.68 | 买入 |
| 宁德时代 | 263.07 | 14.82 | 18 | 买入 |
| 申菱环境 | 44.60 | 1.05 | 42.48 | 买入 |
| 强瑞技术 | 55.92 | 2.78 | 20.12 | 买入 |
| 浙江荣泰 | 54.60 | 0.90 | 60.67 | 买入 |
| 纳科诺尔 | 58.40 | 1.87 | 31 | 买入 |
- 相关公司多数维持较高成长预期和买入评级,估值较低具有投资价值。
深度阅读
【华鑫新能源|行业周报】供需结构持续优化,推荐固态、液冷、机器人方向—详细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华鑫新能源|行业周报》——供需结构持续优化,推荐固态、液冷、机器人方向
- 作者:黎江涛(新能源组长,上海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证券分析师)
- 发布机构:华鑫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4日
- 研究主题:新能源车行业—含电池及相关产业链公司分析
- 投资评级:行业维持“推荐”(即行业指数预期相对于市场指数涨幅超10%)
- 目标价:未明确具体目标价,但对多个细分赛道提供了重点推荐方向及公司名单
- 核心传达信息:政策及需求双重驱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需结构边际优化,产业链价格逐步触底回升。基于行业低估值水平和韧性需求,建议重点关注机器人、固态电池、液冷散热技术等新兴领域的优质标的,主材(如宁德时代)及新方向均具备超额收益潜力[page::0,9].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投资要点与行业行情回顾
- 核心论点:
- 政策持续支持新能源产业,推动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逾26%,上半年产销同比分别达到41.4%、40.3%,渗透率达44%左右。
- 供给端新品层出不穷,需求端反馈积极。产业链价格经历大幅下行,目前处于底部反弹阶段,价格易涨难跌。资本开支收缩推动产能优化,保障盈利性。
- 行业指数表现整体正面,锂电池指数虽经历短期波动,但新能源及燃料电池指数自年初以来涨幅均超10%,表现较为强劲。
- 个股表现分化,周期资源类如锂矿、稀有金属价格波动显著,对部分锂资源公司短期冲击明显;而制造端高成长标的如中一科技等上涨明显。
- 数据支持:
- 细分指数涨跌:新能源汽车指数年初至今上涨12.03%,锂电池指数涨15.18%,燃料电池指数表现更优,达16.81%。
- 本周锂电材料价格波动数据:碳酸锂降2.2%,氢氧化锂涨4%,长江有色钴涨11.3%,磷酸铁锂稳定;隔膜及电解液价格持稳或小幅上涨。
- 动力电池装机量半年同比增长47.3%,其中铁锂电池份额达81.5%,市场结构持续向成本效益更优的铁锂产品倾斜。
- 推理依据和假设:
- 产业链价格波动及资本开支收缩直接影响供给侧结构调整,政策驱动确保需求韧性。
- 产能和供给优化将促进价格触底回升,利润率有望改善,促使公司估值修复。
- 细分指数和个股表现指示市场对不同新能源细分领域的风险和预期差异。
- 投资策略明确:
- 维持新能源汽车行业推荐评级。
- 重点推荐机器人(如浙江荣泰、天安新材)、液冷散热(强瑞技术、申菱环境、飞荣达等)、固态电池(豪鹏科技、纳科诺尔、利元亨)方向。
- 持续关注主材龙头宁德时代等品种[page::0,1,3,4,5,6,9].
2.2 行情跟踪与指数表现
- 本周整体市场新能源相关行业涨跌幅参差不齐,锂电池及燃料电池指数小幅下滑,新能源汽车指数表现相对稳健。
- 分行业细分指数,除了电气设备指数相对弱势外,其他新能源相关细分皆表现良好,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燃料电池指数,均保持年内正回报,反映出市场对于新能源主题的持续看好。
- 重点个股轮动明显:锂电池制造企业如中一科技上涨逾17%,而锂资源相关企业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走势偏弱,反映资源端价格波动对相关股票估值的短期冲击。
- 资金流向信号指示市场短期对锂电主材成本压力和需求稳定性的分歧,短期内存在结构性机会[page::1,3,4].
2.3 锂电产业链价格分析
- 价格层面,碳酸锂因供应较充裕呈现小幅下降,氢氧化锂上涨反映可能的需求或供给端结构变化。
- 稀有金属钴价显著上涨(11.3%),拉动三元材料前驱体价格小幅攀升,尤其是111型前驱体涨幅达0.4%,凸显三元正极材料仍保有价格支撑。
- 磷酸铁锂及磷酸铁稳定,反映铁锂电池作为成本优势品类持续扩张,市场价格趋于坚挺。
- 隔膜、铝塑膜、电解液价格总体稳定,保持供应链稳定性,对整条产业链的成本波动影响有限。
- 图表中价格走势显示,锂电主要原材料自2022年高点大幅回落后,近两年逐渐趋于平稳,有助于企业盈利底线的确认和资本开支的合理化[page::4,5].
2.4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销跟踪
- 2025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126.8万和132.9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26%,新能源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重达45.8%,渗透率持续提升。
- 上半年累计产销亦实现40%以上增长,显示产业快速扩张的持续动力。
- 新势力车企7月销量表现突出:小鹏同比增长229%,零跑、小米等均创新高,理想微幅下滑但仍保持较高基数,蔚来、岚图等品牌稳健增长,产品阵容和市场布局日益完善。
- 动力电池装机量方面,2025年6月超过58GWh,环比增长1.9%,同比超35%。1-6月累计装机299.6GWh,同比增长47.3%。
- 镍基三元电池占比下降至18.4%,铁锂电池占比稳固提升至81.5%,这一趋势强调铁锂电池性价比和安全性优势逐步确立,市场结构调整明显。
- 产销和装机数据佐证新能源车市场快速扩容和技术选型调整,产业链需求基础稳固,构成短期行业信心的核心支撑[page::6].
2.5 行业动态与政策环境
- 多家新势力车企7月销量创新高,行业竞争格局逐步明晰,产品矩阵丰富(如理想i8六座纯电SUV上市),创新不断。
- 智己汽车推出“恒星”超级增程系统,采用行业最大容量的66kWh 800V电池组,续航及安全技术领先,显示技术进步和市场细分深化。
- 国际贸易政策风险浮现,巴西提前实施大幅调增电动和混动汽车散件进口税,反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面临的政策性贸易壁垒风险。
- 行业虽受国内外政策利好与挑战双重影响,但整体上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划定了发展的基调和方向,市场对政策风险持续关注[page::7].
2.6 重点公司公告
- 容百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降9.28%,净亏损约6839万元,主要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反映成本端压力仍存。
- 远东股份参与多个储能及通讯线缆项目,中标额28.14亿元,体现储能市场活跃,公司业务扩张积极。
- 翔丰华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8%,净亏损客户较小,反映行业中小企业竞争压力不减、业绩波动明显。
- 总体来看,公司业绩表现分化较大,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中游制造企业盈利造成一定扰动,行业景气度仍处调整期[page::8].
2.7 行业评级与投资策略总结
- 维持新能源车行业“推荐”评级,理由包括:
- 政策环境利好长期坚定,尤其在碳中和战略驱动下新能源车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 供需结构边际改善,供应端资本开支收缩、产能调优,需求端韧性突出。
- 产业链价格处底部且小幅触底反弹,价格具备支撑,企业盈利能力修复可期。
-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布局窗口打开。
- 推荐重点领域及公司:
- 主材: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
- 新兴方向:机器人(浙江荣泰、天安新材)、液冷散热(强瑞技术、申菱环境、飞荣达、捷邦科技)、固态电池(豪鹏科技、纳科诺尔、利元亨)。
- 战略建议为精选优质标的,适度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的矿产类企业,同时关注技术创新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带来的成长机会[page::0,9].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表1-3:行业及细分指数涨跌幅
- 图表1展示本周申万各行业指数涨跌幅,新能源汽车及相关行业表现优于电力设备等传统板块,新能源细分指数表现抢眼,新能源相关指数涨幅多在正区间,锂电池指数虽有回调,整体仍保持强势。
- 图表2显示2025年初至今累计涨幅,新能源板块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指数、锂电、燃料电池指数均有超10%涨幅,显示资金持续偏好新能源主题。
- 图表3年度涨跌幅走势中,新能源汽车指数及锂电池指数呈波峰稳步上行,反映行业景气周期延续性。
- 结论:资金流向新能源板块明显,行业基本面支持的同时,市场已有积极回报预期[page::3].
3.2 图表4:本周各指数涨跌幅前五个股
- 涨幅前列多为制造和技术导向型企业,如中一科技、可川科技、诺德股份、申菱环境、英维克等,体现市场对技术和制造端板块正面预期。
- 大宗资源类企业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雅化集团挫跌明显,价格波动显著带来估值压力。
- 图表突显分化格局,示意在当前环境下,更推荐关注产品或技术附加值高、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相对较小的细分领域企业[page::4].
3.3 图表5-15:锂电产业链价格数据及走势
- 表格详细列示碳酸锂、氢氧化锂、镍、钴、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各环节材料价格及涨跌幅,精确反映市场供需变动对价格的影响及传导机制。
- 图表6-15则展现各材料的长期价格走势,自2017年以来价格峰谷波动明显,2023年以来整体下行后趋稳,呈现价格周期调整后的稳定阶段。
- 业界重点关注材料价格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价格底部区域为产业链企业利润回升的关键窗口期。
- 该系列图表有效说明原材料供需格局、市场价格风险对产业链盈利的影响及风险点[page::4,5].
3.4 图表16-24:新能源车销量及动力电池装机量
- 图表16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稳步攀升,渗透率至44%以上,2025年表现亮眼。
- 图表17-22细化了比亚迪、理想、小鹏、蔚来等主要车企销量动态,体现龙头企业积极扩张和市场份额竞争。
- 图表23及24反映动力电池装机增长稳健,铁锂电池份额占比超80%,展示电池技术结构优化趋势。
- 这些图表的数据说明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且持续增长,动力电池供应契合度高,行业整体增长可期[page::6].
---
4. 估值分析
- 本报告未提供详细的DCF或市盈率定价模型,但通过表格中主要公司盈利预测与动态PE倍数呈现估值轮廓。
- 多数重点推荐企业2025E及2026E预期PE明显下降,指示盈利增长空间与估值回归预期(例如豪鹏科技2025E PE约26.49,2026E降至16.47,飞荣达2025E PE为39.68,2026E降至30.14)。
- 当前产业链核心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点,且价格底部反映资本市场给予消化调整后的溢价预期,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 估值合理性的核心驱动包括:产业链供需结构优化、材料价格逐渐触底回升、下游需求稳健增长等假设[page::1,9].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政策波动风险:新能源产业高度依赖政策扶持,若激励力度减弱或调整,将对行业成长带来较大负面冲击。
- 需求低于预期:经济周期、替代能源技术突变或市场接受度不足,可能导致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
- 产品价格低于预期:产业链原材料价格或产品终端售价持续下行,盈利空间压缩。
- 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技术路线不明确或竞争加剧导致企业业绩未达目标。
- 系统性风险:包括宏观经济波动、金融市场波动及其他不可控因素。
- 报告未明确细化每项风险的概率及缓解策略,但通过持续跟踪产业链价格及政策动态体现一定动态风险管理意识[page::2].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基于稳健数据和产业链分析,观点合理但对某些假设过于乐观:
- 诸如价格“易涨难跌”和估值“历史低位”的结论,可能低估了国际原材料市场及贸易政策突发事件对价格的冲击风险。
- 推荐公司业绩乐观预测未详细披露模型假设及潜在替代技术风险,技术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较大。
- 部分数据及预测依赖政府数据和行业机构披露,存在数据更新滞后及统计口径不一的风险。
- 产业链价格波动虽获详实描绘,但资本开支收缩的深度及持续性对长期供给的影响尚难评估,存在潜在产能不足的尾部风险。
- 稀有金属价格如钴的剧烈上涨可能加剧三元电池成本波动风险,未见详细讨论其对推荐方向固态电池、铁锂材料安全边际的具体影响。
- 报告对机器人方向及液冷技术推荐较积极,但该领域技术成熟度及商业化进程信息披露不足,投资风险提示相对弱化[page::0,4,7,9].
---
7. 结论性综合
本周华鑫新能源行业周报围绕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链的供需结构、价格走势和企业个股表现做出全面梳理和分析。报告以市场数据和产业链供应变动为核心证据,指出:
- 政策持续利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产业链产销数据体现强劲增长态势,动力电池装机量亦显著攀升,铁锂电池市场地位巩固。
- 产业链供需结构边际优化,资本支出收缩及产能优化有效推动产业链价格触底反弹,形成价格易涨难跌格局。材料价格表现分化但总体趋稳,降低了行业盈利极度波动的风险。
- 行业指数表现强势,细分板块和部分制造企业表现优异,材料端受资源价格波动影响,短期波动大。产业链核心企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利润增长预期及政策稳健促进估值改善。
- 推荐聚焦细分赛道,机器人、液冷散热、固态电池方向因技术或应用改善具备潜在超额收益机会,主材方面宁德时代为龙头优选,具备稳定增长和市场竞争优势。
- 风险点明确,包括政策波动、需求波动及价格波动风险,报告预警较为全面但对技术突破及全球贸易风险应保持警惕。
- 通过丰富的图表数据,报告系统展示产业链价格走势、细分指数表现与重点公司盈利预测,辅以国内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的产销实绩,形成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深化了行业景气及投资价值判断。
综上,报告立足稳健的市场现状数据及产业链供需变化,综合评估短期调整与长期成长,建议投资者关注政策驱动和技术升级下的产业链核心及新兴细分领域,拥抱新能源行业的结构性机会[page::0-9].
---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报告由华鑫证券研究所出具,署名分析师平均具有5年以上行业经验及证券资格,观点基于勤勉、独立研究,相关风险及投资建议请投资者详细阅读报告末尾法律声明及评级说明,投资有风险,需谨慎决策[page::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