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 EU low-carbon structural funds efficient in reducing emissions?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研究利用2007-2022年欧洲区域低碳经济支出数据,结合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趋势和周期分解,发现EU结构性基金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的效果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欠发达地区低碳投资反而与人均长期排放上升相关,而发达及过渡地区则无明显长期减排效果,短期波动性呈减少趋势。结果提示当前EU低碳投资的气候效能有限,需加强区域差异化策略设计。[page::0][page::1][page::2][page::10][page::11][page::14][page::15][page::16][page::21][page::23][page::24]
速读内容
研究背景与问题陈述 [page::0][page::1][page::2]
- 研究聚焦欧洲结构基金中特定的低碳经济支出如何影响区域温室气体排放。
- 采用人均排放和排放强度指标,结合趋势与周期分解分析各区域短期与长期效果。
- ESI基金按区域发展水平分为欠发达(LDR)、过渡(TER)、发达(DER)三类,投资按不同规划期施行。
低碳经济资金分布特征 [page::7][page::8][page::10][page::11]


- 欠发达地区接受的低碳资金在2007-2013及2014-2020两期均明显高于发达区。
- 不同区域人均排放具有较大差异,部分欠发达区人均排放呈持续上升趋势。
实证模型及主要指标构建 [page::9][page::12][page::13]
- 利用固定效应面板和2SLS工具变量方法估计低碳投资对排放趋势和周期的影响。
- 关键控制变量包括GDP、行业增加值、环境政策严格度(EPS)和区域政治倾向。
- 分析同时涵盖总排放及CO₂、CH₄、N₂O具体气体分解。
低碳资金对排放趋势影响:区域异质性 [page::14][page::15][page::17][page::19]
| 变量 | 2007-2013欠发达区交互系数 | 意义 |
|----------------------------|-----------------------|---------------------|
| 人均排放趋势(GHGEpc trend) | 正向显著 | 投资反而促进长期排放上升 |
| 排放强度趋势(GHGEi trend) | 交互项也呈正相关 | 排放效率提升有限 |
- 发达区影响不显著,过渡区影响不一致但整体不明显。
- 2SLS结果增强欠发达区域投资促进排放的因果解释。
低碳资金对排放周期(短期波动)影响 [page::16][page::18][page::21][page::22]
- 2007-2013期资金对欠发达及发达区排放周期波动有显著稳定作用,减缓排放波动。
- 2014-2020期效果不显著,可能因数据时间窗口有限。
分气体分析的主要发现 [page::19][page::20][page::22][page::23]
- CO₂排放:欠发达区低碳投资关联人均排放上升,发达区无显著长期效应;周期波动受资金抑制。
- CH₄与N₂O排放:影响混杂,部分过渡区表现出减排趋势,型态受农业及工业活动限制。
- 气体特性及政策对应性影响投资成效,CAP农业政策区分明显。
政策启示与研究结论 [page::23][page::24]
- EU低碳结构基金在促进整体减排方面效果有限,欠发达地区甚至出现“碳锁定”风险。
- 短期内资金有稳定排放波动的功效,但长期脱钩效果不佳。
- 需针对不同区域的结构性差异和发展阶段,设计差异化、针对性的投资策略。
- 未来政策应强化制度能力建设与协调联动,提升资金环境效应。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标题:Are EU low-carbon structural funds efficient in reducing emissions?
作者:Marco Dueñas, Antoine Mandel
发布机构:Sant’Anna School of Advanced Studies、Paris School of Economics、CLIMAFIN
日期:未明确,但文献覆盖至2023年,推断报告为2024年初期发布
主题:本报告聚焦于欧盟结构性基金中面向低碳经济的资金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的效率,具体分析了不同欧盟区域的投放效果,尤其关注三类区域(最不发达地区LDR、中等发达地区TER、发达地区DER)的差异。[page::0,1]
核心论点:
- 欧盟面向低碳经济的结构性基金投入在不同区域产生高度异质的影响。
- 在最不发达地区,资金投放与人均长期排放增长相关联,显示出反效果。
- 中等发达及发达地区资金的长期减排效果不显著,只有部分短期减排效果。
- 气体分解分析显示效果不一致,凸显低碳资金在推动长期脱碳方面存在重要挑战。
- 研究强调需要结合区域条件,实行差异化策略以提高政策效率。[page::0,1,2]
目标:评估欧盟低碳结构性基金对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区域气候投资策略优化提供实证基础。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与研究背景
- 欧盟设定2050年气候中和目标,预计需数千亿欧元能源投资(每年396-575亿欧元)[page::0]。
- 其中,欧洲结构性和投资基金(ESI基金)2014-2020年期间投入5350亿欧元,用于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等低碳经济相关项目[page::0]。
- ESI基金根据地区发展水平(LDR、TER、DER)及对应资格和资助比例进行区域差异化发放。
- 本文以2007-2013和2014-2020两个编制期的“低碳经济”相关支出作为气候投资指标[page::0-1]。
- 通过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聚焦人均排放和排放强度两指标,分解排放时间序列为趋势和周期成分,考察资金对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的作用[page::1]。
2.2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关系,富裕国家更易实行严格环境政策[page::3]。
- 研究指出经济增长与排放脱钩(decoupling)需考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政策等多重因素[page::3]。
- 商业周期对排放具有明显影响:排放具有周期性(procyclical),繁荣时排放上升,衰退时下降,发达国家更为明显[page::4-5]。
- 政策干预的有效性依赖治理质量和地区制度能力,欧盟Coesión政策对区域发展及排放路径表现出显著差异[page::5-6]。
- 先行研究强调地方化、差异化策略和制度质量的重要性,同时关注低碳投资的边际效应和区域发展阶段对政策响应的影响[page::6]。
2.3 数据与方法论
数据来源
- 排放数据: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的EDGAR数据库,NUTS2区域层级,涵盖CO2、CH4、N2O等气体[page::6-7]。
- 投资数据:Cohesion Open Data Platform,汇聚ERDF、CF、ESF等基金信息,经统一汇总至NUTS2层级。
- 区域按收入划分为LDR、TER、DER,分布不均,LDR通常获得更高人均资金[page::7-8]。
- 政治经济与环境政策变量:包括OECD 环境政策严厉度指数(EPS)、区域政治倾向指标(左/右维度)等[page::9]。
低碳投资定义
- 2014-2020期基于TO-4“低碳经济”专题目标及相关干预领域;
- 2007-2013期按优先级代码筛选低碳领域支出(如可再生能源、节能交通等)[page::8]。
- 投资年度数据缺乏,采用累积投资分布假设,与资本密集项目特性相符,保障时间序列计算合理性[page::9]。
方法概述
- HR滤波分解排放指标为趋势和周期成分,区分长期结构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
- 面板数据模型设定:以排放趋势和周期分量为因变量,投资额及其与区域发展水平交互项为主要解释变量,控制GDP、产业结构、政策和政治因素;
- 使用5年滞后投资变量以降低内生性偏误;
- 实施2SLS(两阶段最小二乘)工具变量回归,选用与投资分配有关的劳动生产率、资本消耗等结构变量为工具变量以解决内生性问题[page::12-17]。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区域ESI基金人均支出分布地图(2007-2013和2014-2020)
- 左右两图显示两个周期内资金支出,颜色分级反映人均欧元投入,红色为高投入区,浅色为低投入。
- 右图为区域根据2014-2020分期的收入水平分类(LDR红色,TER橙色,DER黄色)。
- 图显示LDR地区资金密集,主要集中在南欧和东欧,如希腊、波兰、罗马尼亚等,而西欧北欧DER地区资金相对较少[page::8]。
图2:GHG排放与低碳资金分布地图
- 上方三图分别展示2015-2019年总排放量(CO2eq Tg)、2000-2004及2015-2019年的人均排放量,颜色从蓝(低排放)到红(高排放)渐变。
- 多数欧洲区域2010年代末排放低于50 Tg CO2,但人均排放差异显著。工业密集区或低人口密度地区排放相对高,如波兰马佐夫舍地区。
- 下方两图展示2007-2013和2014-2020年低碳资金人均分配情况,与图1趋势一致,LDR地区受益最多[page::10-11]。
表1: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初步估计
- 依变量涵盖人均排放(GHGEpc)及排放强度(GHGEi),采用日志水平和增长率两种形式。
- 2007-2013和2014-2020低碳投资对GHGEpc表现为正向相关(尤其2014-2020期间,长期人均排放显著增加),反映投资与排放呈“反效果”[page::11]。
- 排放强度对投资呈负相关,投资关联排放效率或有所提高,增长率则无显著影响。
- 此结果显现地域异质性可能导致整体估计掩盖部分效果。
表2:趋势分量固定效应估计(长期影响)
- 重点显示投资与不同地区间的相互作用效应。
- 在DER,投资系数通常不显著,说明发达地区低碳资金对长期排放影响微弱。
- LDR中,投资与人均排放呈显著正向关系(长期排放增长),暗示经济扩张可能伴随碳强度未有效降低。
- 排放强度模型显示,少数正负效应混杂,整体不一致。
- 产业结构影响明显,工业活动正相关,服务业负相关,明确不同经济结构对排放轨迹的驱动作用[page::14-15]。
表3:周期分量固定效应估计(短期波动)
- DER地区2007-2013投资对排放周期成分出现负向影响,意味着资金有助于“平滑”经济周期带来的排放波动,体现短期调节功能。
- LDR地区亦呈现显著负向周期影响,投资与排放波动减少相关。
- TER地区影响不显著。
- 排放强度周期成分结果与人均排放相似,但效果更弱。
- EPS指标影响短期波动正向显著,可能因政策加强往往伴随排放敏感波动[page::15-17]。
表4和表5:2SLS模型与工具变量诊断
- 选用劳动生产率、固定资本消耗等变量作为工具,有效缓解潜在内生性。
- 第一阶段回归显示工具变量显著,强工具检验通过。
- 第二阶段结果与固定效应模型主要结论保持一致:
- 对LDR地区,2007-2013资金对应人均排放长期显著增加;
- TER地区呈现从无显著向正向增长转变,反映IV方法揭示了潜在的转型期地区异质效应;
- DER地区相关系数多数不显著;
- 短期波动平滑效果在IV中体现减弱或不显著[page::17-19]。
表6和表7:按气体类型分解低碳投资影响
- CO2排放趋势受低碳资金影响最大,尤其LDR地区投资与长期CO2人均排放增加显著相关,显示工业和能源排放核心困境。
- CH4和N2O排放趋势与资金影响复杂,TER和LDR地区均有正负效应交织,投融资政策对农业相关排放推动有限,部分影响需依赖其他政策(如CAP)[page::19-22]。
- 周期成分中,CO2和CH4在DER和LDR地区均展现投资对应波动减少的现象,支持短期平稳排放的政策作用。
- 肥料等N2O排放周期响应区域异质明显,同样受多重因素影响。
- 报告提醒需结合气体排放源特征考虑政策引导,实际效果有限且需多管齐下[page::22-23]。
---
4. 估值与方法分析
- 本报告运用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投入对排放的影响,核心为趋势与周期分解模型(采用HP滤波)和基于面板固定效应的回归框架。
- 应用的估值方法不涉及传统公司价值评估,而以投入资金为“资本”,投资回报为排放减排量,但并非线性或单一效应,表现出区域差异性。
- 2SLS作为工具变量方法用于解决潜在内生性问题,工具变量选择合理,第一阶段指标表现强,增强估计因果推断的可信度。
- 加入了多维度控制变量,包含GDP、人均产出、产业结构GVA、政策严苛度及政治光谱,以剔除混杂偏误。
- 分析聚焦长期趋势(反映结构性减排能力)和短期周期(反映资本项目建设等阶段性波动)双重时序特征[page::12-17, 29-32]。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内生性风险:尽管采用滞后变量与工具变量方法,投资与排放的双向影响、未观测地区因素仍可能干扰估计。
- 区域结构异质性:投融资效率受制度质量、基础设施等影响,LDR地区潜在治理能力不足,可能导致资金效率低下或“白象项目”风险。
- 投资时间滞后:环境效应往往有显著滞后,尤其资本密集型项目,短期内可能带来排放增加,需长期跟踪检验。
- 产业转移效应: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污染产业可能导致局部排放增加但整体未减低(碳泄漏),模糊政策实际效果。
- 政策与经济周期耦合风险:经济衰退期反周期资金投放可能掩盖结构性减排实际影响,政策协调难度大。
- 数据不完善风险:2014-2020期资金数据短期观察窗口不足,导致效果估计不稳定。
- 报告并未详尽讨论缓解策略或概率点,但强调差异化区域策略必要,提升治理与配套措施同样关键[page::2,23-24]。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指出资金投放与人均排放正相关,反映可能存在局部资金使用不当或产出结构偏碳密集型问题,但未能深入剖析资金具体项目类型与实施质量,缺乏微观层面证据。
- 2014-2020数据因短期窗口缺陷,分析结论不稳,应谨慎解读该周期的政策效果。
- 投入-排放关系假设线性,实际或存在非线性阈值效应及边际递减性,建议后续研究引入更复杂动态因素。
- 政策严厉度EPS指数在长期和政治指数在所有模型中未显著,表明国家层面政策可能无法反映区域情况,强调研究应结合地方政策与制度层面数据。
- 报告对农业排放气体(CH4、N2O)相关政策作用有限但关键,提示需将其他相关政策纳入综合考量。
- 存在区域间异质性与循环效应复杂,粗线条全国统一策略难以奏效,但报告缺乏深度区域案例对比。
- 对商业周期与排放关系的理论支撑和结果应用融合较到位,实证设计合理,但因观测期受限,长期效应尚待验证[page::1,3-6,23-24]。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地分析了欧盟结构性基金中针对低碳经济投资对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了先进的趋势-周期分解技术和多元面板计量方法。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 低碳结构性基金对不同区域排放表现强烈异质性,尤其是最不发达地区的资金投放与人均长期排放增加呈正相关,提示资金未能有效实现脱碳目标;
- 发达和过渡地区低碳投资对长期排放趋势无显著负向影响,但对短期排放周期波动具有一定的平滑作用,表现短期稳定排放的正效用;
- 按气体类型分析显示,CO2作为工业和能源排放核心,其排放受资金影响最大,特别在LDR表现为上升趋势;而农业相关排放气体(CH4和N2O)效果复杂,需配合其他政策协调;
- 工具变量分析强化了因果推断,确认地区发展水平调节低碳资金效果,且揭示了132-148页模型结果中的隐含差异;
- 指出制度质量、基础设施差异及经济结构是资金效果异质性的关键因素,呼吁实施地区差异化、结构性调整与配套政策共进;
- 强调资金对长期脱碳的有限作用和潜在碳锁定风险,资金更多体现宏观经济调节功能而非根本改变排放路径。
- 报告的图表、模型与定量结果一致揭示当下欧盟气候投资战略在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上的挑战和亟需改进之处。
综上,研究明确展示:
欧盟低碳结构性基金当前整体气候效益有限,尤其是在最不发达地区存在反效果,未来需加强基于区域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的精准投放和制度支持,推动真正有效的区域脱碳转型。[page::0-25]
---
关键图表示例
图1:ESI基金分布(2007-2020)

图2:GHG排放与低碳资金映射(2000-2019)

---
总结
本文利用丰富数据与科学方法,基于欧盟区域经济差异,深入且结构化地探索EU低碳结构性基金对减排的真实影响,提供了政策制定和学术界极具参考价值的严谨结论,强调了区域性差异视角在实施绿色转型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page::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