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商金工】美国经济:监测体系与未来展望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综合消费、制造业、房地产三维度构建美国经济领先指数,指数领先一个季度判断美国GDP增速方向的胜率达71.4%,表明较强前瞻性。当前指数显示美国经济短期仍偏强,但财政扩张动力减弱将导致消费景气回落,增大经济下行压力;制造业景气周期持续39个月,回升势头较为确定。不同部门的周期错位将推动人民币升值和外资回流,并带动中国出口弹性提升,强化中国资产投资价值。[page::0][page::2][page::5][page::6][page::12][page::13]

速读内容


美国经济领先指数构建及指标筛选 [page::2][page::3]

  • 美国GDP结构以消费为主(占比约67%),私人投资虽占比不足20%,但其对GDP贡献具弹性,值得关注。

- 领先指标涵盖消费(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ISM非制造业PMI)、制造业(ISM制造业PMI、平均每周制造业工作时间、制造业存货出货比)、房地产(三项指标)共8项。
  • 指标通过HP滤波去趋势,利用滤波后序列减去历史中位数,消费、制造业、房地产指标等权加总,得出领先指数。


景气指数前瞻能力及现状判断 [page::4][page::5][page::6]


  • 指数边际变化领先GDP同比增长方向近一季度,判断胜率达71.4%;指数相对位置对同期GDP变化判断胜率达68.2%。

- 当前指数高于0轴且上行,表明美国短期经济表现偏强。
  • 消费、制造业、房地产周期出现错位,消费韧性突出推动今年经济超预期。


美国经济韧性驱动及未来风险 [page::6][page::7][page::8]



  • 美国财政扩张(转移支付)提升居民收入,形成超额储蓄支撑消费韧性。

- 政府财政赤字率高企,预算难以进一步扩张,利息支出占经常性支出比例持续攀升,将削弱财政对经济支撑。
  • 居民超额储蓄预计2024年3月前后耗尽,消费韧性面临挑战。

- 制造业周期平均3-4年,本轮周期持续39个月,制造业指数自2023年4月起小幅抬升,库存周期拐点临近,制造业复苏较为确定。

制造业周期与库存周期分析 [page::9]



  • 制造业周期三到四年轮动,库存周期略滞后,制造业景气度领先库存周期约6个月。

- 库存去化周期接近尾声,补库周期启动有望增强制造业景气弹性。

美国经济对中国市场影响展望 [page::10][page::11][page::12]





  • 美国经济下行有助于人民币汇率企稳及升值,进而促进外资回流。

- 中国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与美国制造业周期高度同步,制造业复苏将推动出口回暖。
  • 美国经济展望预计呈消费下行、制造业上行的特征,有利于中国资产投资价值提升。


风险提示 [page::0][page::13]

  • 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模型参数和超参数选择会影响结果。

- 美国制造业复苏可能不达预期。
  • 美国财政支出出现超预期风险。

深度阅读

【浙商金工】《美国经济:监测体系与未来展望》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美国经济:监测体系与未来展望

- 作者:陈奥林、徐浩天、Allin君行
  • 发布机构:浙商证券金融工程团队

-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30日
  • 主题:美国宏观经济现状、周期监测指标构建及展望,重点关注消费、制造业、房地产三大维度的经济变化,并探讨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核心论点
报告通过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美国经济领先指数,以8项关键指标组合监测美国经济的领先景气变化,发现该领先指数对GDP增速的边际变化具有约71.4%的判断胜率,领先一个季度具有较强的预测力。短期内,美国经济依然保持韧性,主要受财政扩张支撑,但中期来看消费可能因财政收紧而回落,制造业景气有望回升。美国经济的结构性错位周期将对人民币汇率、外资流向及中国出口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强化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

评级和目标价:报告为宏观研判报告,无明确评级与目标价。
主要信息传达美国经济面临短期韧性与中期压力的双重特征,制造业复苏是较为确定的结构性线索,而消费韧性存在当前财政刺激减少后的不确定性。[page::0][page::12][page::13]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摘要及引言


  • 论点梳理

报告指出,美国GDP以消费为主(约67%),但投资弹性较大(约17%),在繁荣周期中贡献显著。基于此,构建了一个包含消费、制造业和房地产三个维度、共8项指标的美国经济领先指数,具有良好的领先性和同期判断能力。指数显示目前美国经济短期表现偏强。[page::0][page::2]
  • 风险提示

模型基于历史数据且平滑参数设定影响模型结果,制造业复苏和财政支出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实际经济走势。[page::0][page::13]

---

2.2 美国经济领先指数构建


  • 经济结构分析

2000-2022年,美国GDP中个人消费支出平均占67%,国内私人投资约17%,出口为负约-3%,政府消费及投资约19%。消费主导经济,但私人投资对GDP贡献在繁荣期与消费相当,显示投资弹性强。[page::2][page::3]

- 相关图示:
- 图3显示了各构成部分的占比趋势,个人消费稳中微升,投资波动较大。
- 图4显示私人投资对GDP贡献的波动及聚焦上行期时的贡献率接近消费。[page::2][page::3]
  • 指标选取

报告筛选8项前瞻性市场关注的指标形成领先指数体系,包括:
- 消费: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ISM非制造业PMI(正相关)
- 制造业:ISM制造业PMI、平均每周制造业工作时间(正相关)、制造业存货出货比负相关
- 房地产:新建住房销量、NAHB/富国银行住房市场指数(正相关)、30年期抵押贷款固定利率(负相关)[page::3]
  • 指数构建方法

1. 对部分指标做季节调整后,采用HP滤波去除长期趋势,避免同比计算造成的基数效应造成波动。示例图5说明去趋势方法对基数效应反应更稳健。
2. 滤除后减去历史中位数以使指标围绕0波动,实现类似PMI的判断标准,便于判断指数的相对景气水平。
3. 三大维度分指标等权加总,形成美国经济领先指数。[page::3][page::4]
  • 指标解释力验证

- 图6展示了领先指数边际变化与美国GDP增速的对比,存在明显的同步与领先关系,领先一个季度判断GDP增速方向胜率达71.4%。
- 图7则展示指数相对0轴的位置对同期GDP增速判断胜率为68.2%。
- 表2具体说明两类指标在判断当季度及领先1/2季度GDP变化方向的胜率,其中以指标边际变化领先性优势明显。[page::5][page::6]

---

2.3 美国经济现状与展望


  • 短期判断

基于指数最新数据,报告判断美国经济短期仍偏强,表现出较强韧性。结构上消费、房地产自2022/2023年开始边际回暖,制造业景气自2023年4月开始缓慢抬升(图8)。[page::6]
  • 财政扩张驱动韧性

2020年3月疫情爆发后,美国大规模财政扩张(转移支付)推动居民收入增加及超额储蓄积累(图9),财政和经济领先指数呈强正相关(图10),是韧性关键来源。[page::6][page::7]
  • 中期风险

1. 财政压力加剧:美国赤字率高达8%以上,财政扩张空间受限,且利息支出占比提升(图11),导致财政对实体经济支持或减弱。
2. 超额储蓄耗尽:测算居民超额储蓄约2.1万亿美元,已消耗约70%,可能于2024年3月前后耗尽,消费韧性面临考验(图12)。[page::7][page::8]
  • 制造业复苏较确定

- 制造业周期历史上为3-4年,本轮已持续39个月,调整已相当充分。制造业景气度自2023年4月起见底回升,结合名义库存增速拐点临近(图13、14),补库存周期有望推升制造业景气回升弹性。
- 制造业周期和库存周期关系说明制造业有望在未来走强,这是本轮美国经济重要的确定性信号。[page::8][page::9]
  • 总结

美国经济中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主要因消费韧性受财政减弱影响,但制造业回升是比较确定的结构性亮点。整体衰退风险有限,除非财政大幅退坡。[page::9]

---

2.4 美国经济对国内市场影响


  • 人民币汇率与外资流向

美国经济边际放缓预期有利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倾向吸引外资回流。图中显示2023年2月美元兑人民币触底后人民币持续贬值,北向资金也在相应时间段内流出,人民币企稳有助资金回流(图10,页面10)。[page::10]
  • 中国出口与美国制造业高度相关

- 机电类出口超过40%,与美国制造业周期相关度高(图16、17)。
- 美国制造业近期见底,复苏可增强中国出口弹性,推动中国经济复苏(图18)。[page::10][page::11][page::12]
  • 综合判断

美国产业周期错位(消费下降、制造业回升)有望强化中国资产价值。美国消费疲软促使人民币升值、外资回流,而制造业回暖带动出口扩张,提升中国经济弹性和复苏力度。[page::12][page::13]

---

2.5 风险提示


  • 财务模型基于历史数据,未来不确定。

- 超参数选择对模型结果影响明显。
  • 制造业复苏进度可能不及预期。

- 美国财政支出可能超预期波动。

报告提醒关注美国政府预算谈判结果等关键变量,并强调风险存在可能对经济预测产生影响。[page::0][page::13]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图1(地产、消费复苏缓慢):从2019年开始,国房景气指数(蓝线)和消费者信心指数(橙线)整体呈下降趋势,明显在2022年下半年大幅回落,2023年虽有所反弹但整体低迷,显示地产和消费复苏进展不及预期。[page::1]
  • 图2(北上资金持续流出):2023年8月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贬值(中间价蓝线),北上资金净流入(橙线)开始负增长,显示资金外流压力加大,人民币贬值或使资本外流加剧。[page::1]
  • 图3(美国经济由消费主导):个人消费支出(蓝色部分)占GDP绝大多数,国内私人投资和政府支出占比稳定但规模较小,净出口为负,对整体GDP贡献为负面,强调消费的重要性。[page::2]
  • 图4(投资弹性较大):同比GDP贡献率较为波动,消费贡献稳定正向,私人投资贡献波动幅度更大,在上行周期对GDP贡献接近消费,体现投资的周期性和放大作用。[page::3]
  • 图5(去趋势方法优于同比):对平均每周制造业工作时间指标去趋势处理结果(蓝线)较为平稳,同比结果(橙线)波动较大,尤以2020年4月低基数影响明显,表明去趋势法能更好反映真实趋势。[page::4]
  • 图6(领先指数边际变化与GDP)图7(领先指数相对位置与GDP):均展示领先指数与GDP真实增速变化的联动,指数边际变化呈现更明显先行信号,支持指数在宏观预测上的实用性。[page::5]
  • 图8(经济部门周期错位):2023年分别显示房地产(蓝线)、制造业(橙线)、消费(灰线)三个周期呈现不同走势,消费和制造业出现结构性分离,说明经济内部存在周期性错位现象。[page::6]
  • 图9(转移支付与可支配收入):政府转移支付(蓝线)2020年剧增带动可支配收入(橙线)攀升,强化居民消费能力和储蓄累积,体现财政政策对经济韧性的关键支撑。[page::7]
  • 图10(财政扩张与景气指数):财政赤字率(蓝线)与经济领先指数(橙线)2020年后高度相关,说明财政扩张显著影响经济景气周期。[page::7]
  • 图11(利息支出占比上升):利息支出占经常性支出比重持续提升,直逼历史高点,表明高债务成本限制财政扩张空间。[page::8]
  • 图12(超额储蓄耗尽预测):居民部门累计超额储蓄(灰面积)逐步消耗,预计2024年3月后趋近零,提醒消费支撑将减弱。[page::8]
  • 图13(制造业周期长度):制造业景气指标周期在3-4年,涵盖2002年至今的不同经济周期,支持制造业周期波动稳定性观点。[page::9]
  • 图14(库存去库周期尾声):库存同比(蓝线)下滑但趋势接近底部,制造业景气(橙线)反弹,暗示库存补充周期即将开始,有利后续制造业复苏。[page::9]
  • 图16-18(中国出口结构与美国制造业周期关联)

- 图16显示机电产品是中国出口的最主要部分。
- 图17美国制造业PMI与全球制造业PMI走势高度同步。
- 图18显示中国出口同比变动与美国制造业景气具有强相关性,证明中国出口受美国制造业周期影响显著。[page::11][page::12]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为宏观经济趋势研究,未涉及传统企业估值分析。但在经济领先指标构建和有效性的检验过程中,利用统计方法测算判断胜率,体现一定量化模型应用。指数构建结合了HP滤波去趋势和标准化处理,通过等权加总形成综合指标,属经济周期领先指标构建范畴。[page::3][page::5]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依赖历史数据的建模优惠,但历史不代表未来,需警惕结构性变化对指标准确性的未预见影响。

- 指标平滑、滤波参数及模型设定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 制造业复苏的不确定性,本轮景气回升进度若不及预期,将抑制出口及整体经济复苏。

- 财政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包括财政支出超预期收紧或意外扩张,均可能影响消费和整体增长。
  • 政府预算谈判政治风险引发财政支撑力度的波动。

报告有明确风险提示并指出政策和模型变量的不确定性,较为谨慎。[page::0][page::13]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指标体系虽覆盖消费、制造业、房地产三大核心面,但忽略了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信贷情况等经济重要变量,可能限制经济周期全面判断。

- 去趋势方法优于同比计算的解释虽然合理,但HP滤波在存在明显结构性断点时仍可能产生误差,尤其如疫情冲击期,指标波动的真实反映可能受限。
  • 财政收支的重要判断建基于财政赤字率与经济景气的关联,政治事件(如众议院议长罢免)明确体现美国财政政策不确定性,但具体财政政策变化和经济影响的定量评估尚显不足。

- 制造业复苏判断偏乐观,虽有周期规律支撑,但未充分讨论全球供应链风险、通胀压力及技术变革对制造业周期的潜在影响。
  • 报告对中国经济复苏弹性的判断较为积极,依赖美国制造业周期带动出口弹性,未体现中美关系、贸易政策变化等外部系统性风险。

- 人民币汇率部分分析基于过去资金流经济效应延伸,未充分讨论央行货币政策与国际资本监管对资金流向的潜在影响。[page::3][page::7][page::12]

---

七、结论性综合



报告从宏观经济周期视角出发,基于消费、制造业、房地产三大支柱,构建了一个结合8项关键市场指标的美国经济领先指数,采用HP滤波去趋势和中位数调节,有效过滤基数效应,增强模型稳健性。该领先指数对美国GDP增速的方向判断胜率高达70%以上,且领先真实GDP一个季度,体现极强的前瞻性。

短期内,美国经济依旧保持韧性,主要受过去几年财政扩张导致的居民收入上升及超额储蓄支撑,消费和房地产均显示边际改善。同时制造业景气自2023年4月开始回升,库存周期拐点即将出现,制造业复苏有较强确定性。

然而,从中期视角看,美国财政扩张空间受限、财政赤字率及利息支出比例攀升、超额储蓄即将耗尽,这将抬高居民消费下行风险,可能导致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则因周期性质调整充分,复苏态势相对稳定,成为经济结构性亮点。

此外,美国经济部门出现周期错位,消费下行与制造业上行趋势,将推动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引导外资流入恢复。同时,美国制造业复苏与中国出口高度相关,出口可能因此获得支撑,促进中国经济弹性回升。

图表详尽支撑上述观点:通过周期定位(图8、13)、财政扩张影响(图9、10)、超额储蓄耗尽预测(图12)、制造业景气变化(图13、14)、人民币流动性(图2、10)及出口结构与周期同步(图16-18),构筑了清晰逻辑框架和数据链条。

报告整体立足历史数据与统计模型,谨慎展望美国经济走势,强调顺周期结构性投资机会和内外部风险,特别是财政政策和制造业复苏对经济影响的关键地位,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全面且深入的宏观分析视角。[page::0-13]

---

重要图表总结(附带Markdown格式图片引用)


  • 图1 地产、消费复苏缓慢


显示房地产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22年开始持续低迷,复苏进展缓慢。
  • 图6 美国经济领先指数边际变化与GDP增速对比


指数边际变化领先GDP增速,证明领先指数的预测价值。
  • 图9 政府转移支付与居民可支配收入


财政扩张推升居民收入,是消费韧性的关键来源。
  • 图12 居民超额储蓄耗尽预测


显示超额储蓄可能于2024年第一季度耗尽,暗示消费维持存在风险。
  • 图16-18 中国出口结构及与美国制造业周期相关




机电类产品主导出口,美国制造业周期与全球同步,中国出口增速与美国制造业周期高度相关。

---

总结



该报告提供了一个系统、数据充分、逻辑严谨的美国宏观经济监测和展望框架,通过验算领先指数的判断胜率增加模型的说服力,结合财政政策和周期错位的视角剖析未来经济面临的结构性压力和机会,同时结合中国市场影响路径,为投资决策提供了具前瞻性的参考。报告观点平衡,有风险意识,适合宏观策略制定和跨市场资产配置参考。

---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