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最新发声 释放重要信号...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汇总了2025年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央行及三大监管机构的重要发声,聚焦人民币国际化推进、金融开放举措及资本市场改革政策。内容涵盖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跨境人民币支付网络建设、外资机构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布局,以及科技创新、科创板和REITs等资本市场重点改革举措,为投资者把握政策导向提供重要参考[page::1][page::2][page::3][page::4]。

速读内容


央行潘功胜提出八项金融开放策略 [page::1]

  • 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和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

- 实施个人征信机构建设及上海离岸贸易金融综合改革试点。
  • 推进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以及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研究。

- 未来将增加常态化SDR发行并扩大规模,提升SDR储备资产作用。[page::1]

金融监管总局李云泽强调外资机构深耕市场及养老金融机遇 [page::2][page::3]


  • 人民币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建立了多渠道跨境支付清算网络。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资产超7万亿元,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中国。
  • 支持外资机构在理财、资产配置、保险、消费金融等领域深化布局。

- 养老金融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30万亿元。[page::2][page::3]

证监会吴清推进资本市场创新改革举措 [page::3]


  • 深化科创板改革,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

- 推出“1+6”改革措施,包含资深机构投资者制度和IPO预先审阅机制试点。
  • 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 批复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 持续推进2025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优化QFII资格管理,扩展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至100个。[page::3]


国家外汇局朱鹤新强调外汇创新政策和扩大境外投资额度 [page::4]


  • 近期将新增QDII投资额度。

- 自贸试验区实施外汇创新便利政策,包括优化国际贸易结算和扩大QFLP试点。
  • 持续支持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page::4]

深度阅读

东兴证券研究所2025年6月19日《重磅!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最新发声 释放重要信号》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重磅!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最新发声 释放重要信号

- 作者及来源:东兴证券研究所,来源于同花顺财经平台,2025年6月19日发布于北京
  • 主题:梳理2025年陆家嘴论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四大监管机构领导人的最新政策表态及金融改革开放、资本市场、外汇等方面的新举措

- 核心信息:报告汇总四大部门最新政策动向,揭示中国深化金融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强化外汇管理的战略布局,启示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总体来看,报告传达了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信号,从人民币国际化、资本市场科技创新、外资引入、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维角度,系统梳理政策新方向。报告本质是政策解读和市场导向指引,强调持续推动创新且稳健改革,具有强烈的政策导向意义。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央行潘功胜行长发声(第1页)


  • 关键论点

- 中国人民银行已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体现国际金融合作深入。
- 宣布八项重磅金融开放举措,包括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等。
- 未来将增加SDR(特别提款权)债券常态化发行,扩大发行规模,推动SDR作为储备资产地位。
  • 推理依据及意义

- 八大举措涵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交易库、征信)、数字金融创新(数字人民币运营中心)、开放试点(上海临港离岸贸易金融、自由贸易账户)及创新金融工具(外汇期货交易),显示央行积极推动金融体系国际化、科技化和制度创新。
- 提升SDR债券发行规模与结算机制,旨在强化人民币及SDR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推动中国金融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体系。
  • 详细举措摘要

1. 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提升市场交易透明度和监管效率。
2. 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动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
3. 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4. 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改革试点,深化自贸区金融开放。
5. 发展自由贸易离岸债券,丰富金融工具品类。
6. 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加强跨境资金便利化。
7. 上海开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先行先试。
8. 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加大衍生品市场深度。
  • 结论

- 央行积极作为金融开放和创新“核心推动者”,致力于强化金融市场透明度、扩展数字货币应用及完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page::1]

---

2. 金融监管总局李云泽局长发声(第2页)


  • 关键论点

- 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深耕中国,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7万亿元,全球50大银行中42家设立中国业务。
- 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及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助力产业升级。
- 强化跨境人民币使用,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三大支付货币。
- 中国已建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初步形成了系统化机制。
- 支持符合条件银行在上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 与上海市政府联合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养老金融蓝海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达30万亿。
  • 推理逻辑

- 外资大规模进入拓展了中国金融的开放度,促进多元化资本参与和竞争,助推金融市场效率提升。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关联信贷试点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科技创新和并购的支持力度加大。
- 跨境人民币扩容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 养老金融需求增长预示未来金融产品创新的市场空间巨大。
  • 数据关键点

- 外资机构7万亿人民币资产规模,表明外资在华的扎根力度。
- 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的初步完成,是区域货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保障。
  • 结论

- 金融监管层重申对金融双向开放和创新支持的决心,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展现未来金融政策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page::2]

---

3. 证监会吴清主席发声(第3页)


  • 核心观点

- 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推出:“1”是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6”是针对上市标准的创新性改革措施。
- 创业板将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便利。
- 加快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方案落地,包括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准入及运作等优化。
- 批准全国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增强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
- 引导更多长期资金参与科技投资,支持科创指数和主题基金开发。
  • 逻辑及意义

- “1+6”改革着眼于完善创新型企业资本市场生态,降低融资门槛,强化资本支持科技发展。
- 创业板第三套标准明确支持尚未盈利的优质企业,体现资本市场包容性进一步提升。
- 对外开放措施及QFII方案助推境外资金流入中国,促进资金多元化、国际化。
- REITs引入则是推动房地产及数据中心资产证券化,增强资产流动性。
  • 金融术语简释

- 科创板:专注科技创新公司的股票市场板块,支持新经济企业上市。
- 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允许尚无利润但具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上市,推动创新经济发展。
- 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允许境外机构投资境内资本市场。
- 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是通过证券市场投资固定资产的工具。
  • 总体结论

- 证监会政策重点围绕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激发创新动力,增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长期资金引入的功能。[page::3]

---

4. 国家外汇局朱鹤新局长发声(第4页)


  • 核心内容

- 近期将新增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
- 在自贸试验区推出包括新型国际贸易结算优化、扩大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等10项外汇便利化政策。
  • 推理

- 新增QDII额度意味着允许更多境内资本出海投资,支持配置全球资产,分散风险,提高收益。
- QFLP扩大试点便利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促进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助力投资环境国际化。
  • 政策意义

- 表明外汇管理进一步开放和创新,支持自贸区作为政策试验场,推进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更深度融合。
  • 总结

- 外汇局的重点是拓展跨境资本流动渠道,提升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page::4]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片 1 — 潘功胜行长肖像(第1页)


  • 带有背景上海城市剪影,体现官方权威和金融中心定位。

- 图像用于视觉强化央行红包开放与改革的主题,提升内容说服力。

图片 2 — 李云泽局长肖像(第2页)


  • 体现银保监局领导层严肃、稳健形象,呼应其推动金融开放与风险防控职责。

- 图表配合文本说明外资在华布局和人民币国际化布局,图文结合增强信服度。

图片 3 — 吴清主席肖像(第3页)


  • 形象体现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与活力。

- 图像配合深度讲解科创板及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大政策,强调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

图片 4 — 朱鹤新局长肖像(第4页)


  • 强调外汇局政策权威性及中国资本账户改革的进程。

- 配合所述QDII、QFLP及自贸区政策,突显促进跨境资本双向便利的决心。

---

四、政策估值与市场影响分析



本报告虽非企业估值研究,但具备对宏观金融政策及资本市场环境的深刻洞见,推断未来金融资产价格和市场结构的可能变化:
  • 人民币资产估值提升逻辑

-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及跨境支付网络的完善将提升人民币资产流动性和吸引力,增强外资配置意愿。
- SDR债券拓展使人民币和SDR资产更受央行和国际投资者青睐,提升人民币债券市场估值溢价。
  • 资本市场科技创新成长空间

- 科创板“1+6”改革及创业板第三套标准,将放宽优质创新企业的融资限制,增加市场新增供给,提升成长股估值区间。
- QFII和外资市场准入扩展预示外资主动买入中国资本市场,拉动资金面积极性。
  • 资产证券化深化

- 数据中心REITs注册,拓宽基础设施资产投资渠道,提高资产估值透明度和流动性。
  • 风险偏好与市场结构

- 监管部门鼓励成熟金融创新(数字货币、期货衍生品、资产投资公司),提升风险管理手段,增强市场稳定性,有助于长期估值提升。

整体来看,政策组合将推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资本市场供给侧和结构性改革,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资产估值环境。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未明示具体风险清单,但根据内容可推断以下潜在风险点:
  • 国际地缘及宏观经济风险

- 全球货币环境及地缘政治不确定,可能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及国际投资资金流动。
  • 技术与监管风险

- 数字人民币及跨境支付技术创新需防范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风险。
- 金融开放进程中,跨境资金流动加剧可能导致资本市场波动性上升。
  • 市场接受度和创新落地风险

- 科创板未盈利企业上市改革效果需时间检验,市场对新标准接受程度不确定。
- 新资产证券化工具如数据中心REITs市场培育周期存在。
  • 政策执行不确定性

- 政策推进的渐进性和试点特质意味着具体实施路径和时间节点具有不确定性,短期内可能影响市场预期。

缓解策略未明确详述,但政策本身强调稳健推进,配合不断优化监管和创新机制是内在措施。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基调积极,突出政策利好和开放信号,未深入批判相关改革潜在挑战和负面可能,存在一定正面偏向。

- 各监管部门发声相对一致,但部分政策仍处于“设立”“试点”阶段,推行路径和速度未详,实际影响需观察。
  • 短期市场反应可能偏向乐观,但对跨境资本波动、金融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关注不足。

- 报告着重于宏观政策层面,缺少对微观层面市场及具体金融机构的详细分析。

---

七、结论性综合



东兴证券研究所联合同花顺发布的此次政策解读报告,围绕2025年6月陆家嘴论坛四大金融监管部门最新重要发声,全面呈现中国金融开放、创新与改革的最新政策蓝图。主要内容和亮点总结如下:
  • 央行八大开放创新举措体现了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和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双重推进,标志着中国金融基础设施和跨境金融生态系统迈入新阶段;

- 金融监管层推动外资深度进入和支持实体经济、尤其科技企业的高质量融资作用显著,为金融体系注入活力与国际竞争力;
  • 资本市场改革提速“1+6”科创措施及创业板新标准,拓宽未盈利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与加速市场对外开放相辅相成,将长期提升中国资本市场活力;

- 外汇管理局创新外汇政策与QDII额度扩容,进一步深化资本账户开放,增强跨境投资便利化,为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提供政策保障;
  • 综合各图表和数据,四大监管领导背景与政策细节均彰显对金融稳定与创新发展的统筹努力,表明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总体上,报告系统揭示了央行、银保监局、证监会和外汇局在推动中国金融更深度融入全球体系、强化创新驱动和风险防控平衡的全方位行动方案,体现政策连续性和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指明未来金融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和配置逻辑。

---

图表展示



图1:潘功胜行长照片


图2:李云泽局长照片


图3:吴清主席照片


图4:朱鹤新局长照片


---

以上为本次报告的详尽分析,涵盖政策核心、逻辑推演、数据深意与潜在风险,供投资决策与战略研究参考。[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