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erical evaluation of deliberative discussions of the UK food system: stimuli, demographics, and opinion reversion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英国食品系统公共讨论的数值化分析方法,结合多次研讨会收集的公众责任认知评分,通过多变量有序Logit模型量化不同利益相关者责任感的变化及其与人口统计学因素的关联,同时创新性地建模了意见变化的回归效应,揭示公众观点在研讨会后的减弱趋势及异质性,结果有助于补充定性分析并指导食品政策制定 [page::0][page::1][page::4][page::8][page::12]。
速读内容
研讨会设计及数据来源 [page::2]

- 研究基于“食品对话”项目,345名英国公民参与,共五个主题研讨会,涵盖食品系统多个子议题。
- 参与者对五类利益相关者(政府、食品工业、超市、农民、个人)食品系统变革责任分别进行0-10评分,采集多时点意见数据。
责任感描述分析与变化趋势 [page::6][page::9]

| 利益相关者 | 总体均值 | 第1次会议均值 | 第10次会议均值 | 变化 | P值 |
|------------|----------|---------------|----------------|------|-------|
| 政府 | 9.03 | 8.68 | 9.37 | 0.69 | 0.001 |
| 超市 | 8.14 | 7.50 | 8.21 | 0.71 | 0.017 |
| 食品工业 | 7.96 | 8.04 | 8.16 | 0.12 | 0.065 |
| 农民 | 6.08 | 6.81 | 6.07 | -0.74| 0.047 |
| 个人 | 6.14 | 5.34 | 7.07 | 1.73 | 0.000 |
- 政府被视为食品系统变革中责任最高的主体,农民责任感则显著下降,个人责任感上升明显。
- 责任感的变化在不同研讨会阶段和利益相关者间存在差异,体现动态演变。
量化模型与回归效应分析 [page::3][page::4][page::8][page::10]
- 构建多变量有序Logit模型,分别分析五个利益相关者责任评分的影响因素。
- 引入“回归效应”参数,测量研讨会内意见变化随时间的减弱程度,发现回归程度受农村/城市及投票意图影响。
- 模型估计表明,部分研讨会主题对不同利益相关者责任感产生显著正负影响,如工业鸡和超加工食品专题降低超市责任感,农业主题正向影响农民责任感。
- 女性更倾向于赋予个人更高责任,农村居民倾向于认为农民责任较低。
回归效应分组趋势图 [page::11]

- 四类代表群体回归效应差异明显,城市非投票者的意见甚至有所增强,农村投票者等群体意见变化则逐渐减弱消退。
- 观点重塑效果存在时间窗口,城市投票者意见回归较快(约8天)而农村非投票者则较慢(约13天)。
研究亮点与政策启示 [page::12][page::13]
- 定量方法为传统定性研讨提供补充,通过结构化数据捕捉意见动态和异质性。
- 设计成本低廉且便于复制推广,适用于其他领域的民意调查和公共参与研究。
- 结果支持政府作为关键变革责任主体的观念,也反映公众对农民群体受不公平对待的感知变化。
- 呼吁结合多时点、多主体数据收集强化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深度分析报告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deliberative discussions of the UK food system: stimuli, demographics, and opinion reversion
作者: John Buckell (牛津大学人口健康与初级医疗科学系)、Thomas Hancock (利兹大学运输研究所及选择建模中心、牛津大学初级医疗科学系)
发布时间与机构: 未明确具体发布日期,机构为牛津大学及利兹大学相关部门
研究主题: 本文针对英国食品系统的公众审议讨论过程,运用量化建模方法评估公众对食品系统变革责任归属的偏好变化及其回弹效应,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方法论补充。
核心论点:
- 传统审议论坛的报道多为定性,存在不明确和缺乏透明度问题,可能削弱其对政策制定的价值。
- 本研究提出并运用数值化方法,结合问卷评分和选择建模技术,对公众在食品系统相关议题上态度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 通过分析345名英国公众在五场不同主题工作坊的责任评分,揭示责任归属感的动态变化及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影响。
- 模型中首次引入“意见回弹”(opinion reversion)概念,量化工作坊中态度转变随时间消退的程度和速率,发现投票意向者的回弹效应明显不同。
- 结果不仅补充了定性分析,也可为未来政策设计及其他领域审议项目提供可复制的数值分析框架。[page::0]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
引言强调公众参与政策制定、尤其是多样背景群体参与的重要性,旨在提升民主治理的公平与效率。在气候变化、食品等高度极化议题中,政策进展常受制约,强调公众支持度有利于政策实施和执行。当前英国政府及其他机构逐渐认可审议性论坛(如公民大会、公民陪审团)在促进公众达成共识、解决社会问题上的潜力。本研究指出现有审议多采用定性分析,存在透明度不足,且质性报告模糊,降低其政策参考价值。因此,提出引入量化分析作为强有力补充,以提升研究的透明度、复制性和深度理解。此外,作者回顾并融合了现有的定量审议方法,如审议民调(deliberative polling)、Q方法学与选择实验,为发展新方法学奠定理论基础。重点创新是将陈述性选择模型(statd choice models)与多次测量数据结合,允许对意见变动及其决定因素进行细致建模,包括意见的时间依赖特征。[page::1]
2.2 方法
设置与流程
研究基于英国全国性食品系统改革公共咨询项目“Food Conversation”,共有345名来自10个地点的公民参与五轮工作坊。参会者通过Sortition Foundation采取类似随机抽签的方式选取,保障位置代表性。工作坊分四主题(食品系统场景、超加工食品及儿童食品、自然气候与农业、小结与未来展望),并辅以专家讲座和小组讨论,最后一个工作坊为反思总结环节。图1清晰展示五次工作坊的主题及形式,前四是线上举行,最后两场为线下现场。参与者在每场工作坊开始和结束时,对五类关键利益相关方(政府、食品产业、超市、农民、个人)在食品系统变革中的责任感进行0-10分制评分。数据收集包含责任评分及参与者的全套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等。[page::2]
选择建模方法
本研究利用多变量有序Logit模型分别拟合五个利益相关方的责任评分(0-10离散等级),模型形式综合了工作坊效应、参与时间顺序(波浪)、个体人口特征等。模型设计包含以下重要部分:
- 独立变量含工作坊出现指示、持续时间与“回弹”效果(即工作坊内意见变化后对责任认知的回退)
- 波次效应及人口变量的交互控制
- 多水平模型处理个体固定效应及不同时间点的观测数据
- “回弹”效应以两个参数体现:回弹率($\rhoi$)表示已有态度变化随时间消退的比例,回弹速度($\alphai$)描述变动衰减的时间函数(导入衰减函数),并允许人口异质性和随机效应,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Latin Hypercube Sampling)估计
该模型创新性地将意见变动视为动态过程,区别于静态投票意见测量。[page::3,4,5]
2.3 结果分析
样本描述
可用样本为339人,213人满足完整的工作坊开始-结束两点评价数据要求。波次涵盖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表1揭示抽样基本统计,涵盖年龄(平均约50岁)、性别分布(女性占40.4%)、种族(白人62.4%)、教育、社会经济指数(IMD)、儿童状况、残疾、城乡属性及投票意向等。数据中丢失比例较高,特别是IMD及部分人口变量,可能影响建模精度。[page::5,6]
责任评分变化(表2,图2)
总体而言,五类主体的责任评分均较高,平均在6分以上。政府被认为最有责任,平均9.03分;农民责任感最低,6.08分,个人责任感6.14分,超市(8.14)和食品产业(7.96)位于中间。责任评分在十个时点(5工作坊每次开始和结束)中有动态变化:政府、超市和个人责任感均有显著提升,农民责任感下降,食品工业变化不显著。图2分板块展示责任评分的时序曲线,彩色阴影分别表达工作坊内(蓝色)与间隔期(粉色)的变异情况,呈现出责任感对于不同工作坊内容刺激的敏感度差异及群内外时间变动特征。如第一工作坊对农民和超市责任感的影响方向相反,农民责任感变化幅度明显大于食品产业。[page::6,9]
多元模型估计(表3)
模型结果揭示了工作坊与人口变量对责任评分的具体影响:
- 工作坊效应:
- 政府责任评分受第2工作坊(工业鸡肉、超加工食品、儿童食品)和第4工作坊(政策等议题)显著提升。
- 超市责任评分被第1和第4工作坊显著正向促进,但第2工作坊负向影响。
- 食品产业责任评分无明显显著变动。
- 农民责任评分呈现第3工作坊正效应,第1工作坊负效应。
- 个人责任评分受第3、4、5工作坊均正向显著影响。
- 人口变量效应:
- 女性认为个人责任更大。
- 乡村居民认为农民责任较城镇居民低。
- 回弹效应:
- 回弹率根据是否居住乡村及投票意愿分四组,回弹率分别为农村非投票者0.72、农村投票者0.33、城市非投票者1.07(超过1代表意见增强)、城市投票者0.68。
- 意见回弹速度(Alpha参数)随人口异质性变化,表现为意见动摇及恢复的快慢差异。农村非投票者意见较持久,城市投票者意见于约8天内回弹完毕。
- 表明投票意向和居住环境显著影响意见稳定性。
此外,模型确认了个体固定效应显著,存在部分个体整体打分倾向的差异,但分析未找到回弹和速度的显著随机异质性。[page::6,7,8,10,1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第2页)——审议事件顺序和内容示意
图表清晰描绘5场工作坊的时间安排(4场线上1场线下)及每场聚焦主题,如第1场关注食品系统整体框架和不公平议题,第2场聚焦工业加工食品及儿童食品等关键问题,适合引导公众逐步加深议题认知和讨论。图下色圆图表明会议的多环节形式,包括专家问答、小组讨论和未来愿景制定,体现多元互动与反思设计。为后续数据收集和反应变化提供了扎实的结构基础。[page::2]
图2(第9页)——责任评分时序变化图
五个独立小板块分别显示不同利益相关者责任感随时间点(10个时刻)变化趋势。y轴为责任程度,x轴为时间序列。蓝色阴影表示工作坊内变化,粉色表示工作坊间隔期。
- 政府责任感整体最高且呈上升趋势,误差线较小,表明共识较强。
- 超市责任评分波动较大,个别时间点变化明显,与工作坊内容关联紧密。
- 食品产业评分较为稳定,变化幅度最小。
- 农民责任因议题影响起伏显著,整体略呈下降趋势。
- 个人责任评分呈现明显上升,变异范围较大。
图示直观反映了文本中责任感梯度和动态效应,支持模型对责任感变化的关联解释。[page::9]
图3(第11页)——意见回弹效应分群曲线
x轴为工作坊结束后天数,y轴为保持的工作坊影响百分比(100%为效果刚发生时,0%为完全消退),共4条颜色曲线对应四类不同人口特征组合(农村/城市,投票/非投票)。
- 城市非投票者(蓝线)表现出意见在时间推移中超过100%,说明观点受到强化。
- 农村非投票者(绿线)保持了约72%的原始意见影响,回弹较慢。
- 城市投票者与农村非投票者回弹程度相似,但城市投票者变动更快,约8天回弹完毕。
- 农村投票者回弹程度较低但速度较慢。
该图生动展示回弹动态和群体差异,增强对意见稳定性和公众参与态度影响因素的理解。[page::11]
---
四、估值与建模解析
本研究的核心“估值”是对意见变化及责任评分的统计建模:
- 使用多变量有序Logit模型,针对五个独立责任评分构建并联回归结构,兼顾变量内相关性。
- 模型输入主要为五类责任评分,人口统计变量和时间变量作为协变量,及工作坊事件作为关键独立因素。
- 模型引入两类回弹参数:$\rhoi$测量意见变化消退比例,$\alphai$控制衰减曲线形态,实现了对时间维度意见动态的细致把控。
- 参数估计基于改进拉丁超立方体采样,结合霍桑包Apollo进行最大似然估计,增加估计稳健性和可重复性。
- 该建模方式可扩展至其他测量尺度和多响应数据,且有利于识别参与者特质对意见影响的异质效应,具备高度应用价值。[page::3-6,10]
---
五、风险因素评估
虽然本研究不直接涉及财务风险,但其方法和数据的几个局限即潜在风险因素包括:
- 样本选择偏倚:只有213/345参与者数据完整用于建模,且数字采集设备对老年群体使用不便,可能导致样本偏向年轻群体影响代表性。
- 人口特征数据缺失高:多达25%-45%的人口特征数据缺失,限制了对异质性效应的准确评估,并可能导致非响应偏差。
- 模型假设与简化:尽管模型经过多重测试,计算复杂度仍促使部分异质性假设未被采纳(如未检出回弹速度随机效应),可能低估实际复杂程度。
- 单一问题焦点:测量仅针对一问题下五个主体责任评分,无从评估其他相关议题的态度变动,影响结论广度和深度。
报告未提供针对上述风险的缓解策略,但通过多波次与多时间点设计,缓解了部分数据单点限制,且开源代码利于外部复现和检验。[page::12,13]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意见回弹解释多样性:模型允许回弹>1,即意见变化被强化,体现了复杂的心理和社会过程,但模型对强化的机制解释不足,仍需结合质性研究深入理解。
- 人口特征解释潜在交叉影响未充分展开:尽管性别、城乡、投票意向被单独分析,报告未系统探讨交互作用(如性别×投票意向)的可能影响。
- 工作坊内容效应解释依赖假设:不同工作坊对不同主体的责任感影响显著,但报告中对内容诱因及话题具体如何影响态度落差分析有限,未来研究需加强机制探索。
- 数据缺失与代表性问题:报告虽提及但未深入量化缺失对模型估计及推论的影响范围,存在潜在隐性偏误需引起注意。
- 定量与定性比较有限:对比分析仅限于与本项目相关定性研究,尚缺乏与其他类似决策领域审议数据的跨项目对比,限制了方法外推的说服力。[page::12]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文开创性地将选择建模技术引入食品系统公众审议评价,通过386名公众参与的五轮主题工作坊,采集责任归属评分数据,并采用多项有序Logit模型,揭示公众责任感在政策审议议题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模型揭示不同利益相关方责任感的内外部动态差异,并首次量化了“意见回弹”效应—工作坊内态度变动在时间维度上的消退及其人口异质性,特别是投票意愿与城乡属性对意见稳固性的调节作用。
- 定量结果高度呼应定性报告:政府责任感最高且上升,食品产业责任感稳定,农民责任感下降,个人责任感提升,表明审议深化了公众对食品系统结构性问题及行动者角色的认识。
- 图表内容具体展现了责任变化的多层次时间序列特征和个体差异,增强结论的直观性和说服力。
- 本研究方法成本低廉、易于应用,兼容多种数据类型和研究领域,极具实践推广价值,且代码开源助力学术界进一步验证和扩展。
- 同时,尽管样本代表性及数据缺失带来一定局限,分析框架为未来公众参与政策研究提供了创新工具和视角。
作者总体持肯定评价,认为数值化评价为定性审议报告提供了重要补充,有助于提升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质量。这一工作对定量政策审议方法论发展具有重要推动意义。[page::0-13]
---
参考文献
本文引用了多篇关于审议方法、选择建模及公众态度测量的核心文献,如Fishkin(2012,2024)审议民调理论、Hensher等选择实验方法、以及Mouter等(2021)参与式价值评估等,均为该领域权威研究,体现了文献体系的扎实与前沿。[page::14]
---
总结
本研究报告通过严谨的数理建模与系统数据采集,创新性地实现了对复杂社会审议过程的量化分析,深化了公众对食品系统责任角色认知的理解,并揭示了参与者意见随时间推移的动态稳定性差异。其方法论创新和数据分析为政策设计及公共议题审议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模板,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此类多维度、时序化的量化评估有助于推动更科学、更民主的政策制定进程。